見出し画像

給未來的遺言34

再現「群」的思想

作品:CYBER STUDIO

年代:2015


有一家企業名為眾成就。通過張強先生的介紹,我認識了這家企業的董事長胡棟龍先生。張強是我少數會說日語的中國朋友之一。胡先生要在北京的一座大廈里設辦公室,希望我幫他做室內設計。聽說他看過許多美國傳媒行業公司的裝修,深受觸動,希望看到眼前一亮的創意。當然,美國那種天花板很高的倉庫或工廠改裝起來有很多創意可以發揮,但在新建的普通寫字樓里能呈現的則十分有限。於是我決定,既然表現型的設計有難度,不妨就用邏輯性主題來挑戰這個項目。

3r办公空间のコピー

眾成就是一家信息產業公司。其中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電視節目的製作和發售,以及提供各種各樣的企划。而且,所謂辦公室本就是一個信息系統。那麼,有人類參與的模擬系統以及融合了網絡的信息產業是可以實現的。同時,所謂創造,雖然是由組織完成的,但社員的創造性才是核心。在我腦海裡,個人和組織,可以想象成會議室和由會議室等空間所組成的辦公室的樣子。當時的筆記還在,其中這樣寫道――

「cyber studio 的思想」

1、_互聯網•工作室……構思一個作為創作團隊的眾成就:他們從事創造性的工作,通過數字技術所產生的信息相互連接;

2_巨大的家……在這裡,不再是幾點到幾點固定時間上下班,而是只要想工作,隨時都可以工作。這個空間可以讓工作變得快樂,宛如一個大家庭。

3_自由•位置……隨時可以工作,隨處可以娛樂。沒有固定座位。通過一根無形的線(IT),人們形成了一個相互連接的網絡。

4、_富有多樣性的網絡……配合工作需要,建立各種各樣的團隊。思考和創意通過對話產生。員工可以交換、交流。

5、_box(獨立空間)・and・hall(開放空間)……會議室等等需要集中精神的空間就是獨立空間,而意識在流動的、變化的,就是開放空間。

6_多種獨立空間,多種開放空間……各種用途的開放空間。餐廳、接待、會議、思考的hall,以及目的明確的box。

7_名為「空隙」的,另一種空間……隨著心情的不同而尋找場所。獨立空間的背後、竹林的背後,整個空間由擁有各種背後的開放空間和獨立空間組成。帶空隙的廣場。

8_材料的衝突與協調……玻璃、木材、植物。一個融合了「家的印象」「工作室的印象」「網絡空間的印象」「自然思想的印象」的復合型空間。

8_東亞的審美意識……重視光、陰翳、朦朧感和材料。重視功能的多樣性和行動的連續性。想像成思想的東亞。

整個辦公區是一個開放性的大型空間,各種設備的管道和線路都裸露在外,被全部塗成白色,在燈光的照射下十分醒目。在這個空間里,玻璃房間像一個個箱子一樣分布著,形成一個群體。余下的空間都是開放的,形成一個自由的辦公區域。空間里擺放著桌椅、植物盆栽等。窗外,360度的北京風貌觸目可及。

3r用餐区のコピー

在勾勒這個思路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自己二十多歲時的一個創意。這個原型在那時候已經提案過。我在早稻田大學上研究生時,同時在GK設計工作,當時給Kaufmann財團提案的項目和碩士論文里都寫有這一創意。數十年前,這個創意就已經存在了。

時至今日,我把它稱之為「群的思想」,再度進行整理。這源於在東亞一直延續的野生思想。到了近代,基督教思想和近代思想合二為一,才出現了現代社會。現在,我們從中掙脫出來,試圖再次回到野生思想。「群」的思想就堅持著這一點。存在於自己內心深處的思想,如今再一次浮出表面。這是泛靈論的再現。

3r小会议室のコピー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