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給未來的遺言1

以鬲為靈感的玻璃器物

作品名 EROS 年代 2019

作品名 EDGE 年代 2019


      首先從去年的工作開始介紹吧。這是一件玻璃作品。

      有一個機構,名為「日本設計委員會(JAPAN DESIGN COMMITTEE)」。該機構成員的作品,現在正在21_21 DESIGN SIGHT展出,由於本次展覽迎來了2121開館以來最多的觀展人數,所以延長了展期,現在還在繼續。日本設計委員會是一個誕生於20世紀五十年代前期的設計活動組織。由丹下健三、岡本太郎、龜倉雄策等多位跨領域的設計師們發起成立的,其目的是擴大好設計在當時社會的影響力。

    這是一個由日本設計委員成員里的有意願者自主與菅原玻璃合作,聯名設計並製作玻璃器物的項目。去年在銀座松屋的畫廊舉辦的展覽已經結束,在此我想介紹一下當時的作品。

      我先去拜訪了菅原玻璃工坊,親身感受之後隨即展開構思。正好那陣子常去中國出差,有一次在中國的一個博物館看到了名為「鬲」的陶器,於是產生了靈感。吹制玻璃是用一個空心鐵管的一端蘸取玻璃液,然後吹入模具後再定型。為了能夠後續工序吹制方便,所以保持著蓬松的形狀,因此很容易定型。我要做的,就是一邊想象著這個製作過程一邊勾畫設計圖。當時之所以會選中鬲,不是單純地喜歡這種形象,而且想到了鬲的造型非常適合吹制玻璃。

      為了讓容器的底部形成一分為三的效果,就必須將底部設計為三塊凸起。在我的構思中,這三個凸起的部分將猶如鼎足,使整個容器保持穩定。我最初的想法是用金屬絲去製作凸起,但嘗試失敗後,最終是用金屬薄板製成的。無論是設計師的創意還是匠人的創意都在發展變化,這是一個有意思的過程。整個器皿做完才發現,看上去竟宛如一位美麗女性的臀部,所以取名為「EROS」。 

図003

      另一件作品,是一件突出手感的作品。普通玻璃器皿通常表面光滑且亮晶晶的,給人十分易碎的感覺,因此我想嘗試做一款手感粗糙的玻璃器皿。記得當時找人試做多次未果,最後只能做成了沒什麼創意的條紋狀。當然,手感的確有些不太普通。

      要做出這種凹陷較深的條紋並非易事。由於工具無法抵達深處,所以製作不出合適的模具。經過我的提案,我們先用可以達到的技術製作數個帶淺溝的筒管,然後將它們焊在一起。這個方法在那之後也被沿用於他處,我非常滿意。

作品2 EDGE 2019

      設計通常以視覺為中心,但我認為,日本人對觸感有著獨特的感覺。例如,日本人總是喜歡用肌膚去感受風,用身體去感知四季。也許,這些都源於濕度較大的氣候風土。無論是建築還是傢具,木頭、皮革、泥土、石頭等天然材質都備受喜愛。這些喜愛不是因為「眼睛」,而是因為「肌膚」。日本人穿衣,也很注重皮膚的觸感。光滑的絹、清爽的棉質等會被選用於各種各樣的場合。與通風性良好的和服結構相呼應,形成了質地舒適的穿衣文化。

      與設計方面的形態同樣重要的,就是這裡的「材料」。直到現在,我的很多作品也是因為對於材料的迷戀而產生靈感最終設計成作品的。無論是橡膠還是鋁,無論是鈦還是鑄鐵,我都在與材料對話的過程中尋找造型。很多時候,都是材料決定了造型。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