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給未來的遺言23

日本的建築就是大型傢具

作品 |三把椅子 SUKI

年代 | 2005


日本是沒有傢具歷史的。雖然明治時期引進了椅子,但在那之前的日本基本沒有坐椅子的習慣。日本人通常是盤腿坐或正坐在榻榻米之上。在世界範圍內,保持這種居住習慣的民族,唯有日本。

在中國,唐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傢具,椅子也隨之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當然,在此之前他們也都是盤腿而坐,椅子是從西方文化傳入的。日本則是引用了中國的建築方法和形式後,同時進行了獨特的本土化。

這一切應該源於日本獨特的氣候風土的影響。日本作為島國,四面環海,冬季乾燥,夏季高溫高濕,易滋生微生物。夏季天氣炎熱潮濕,極其難熬。因此,日本建築設計主要考慮的是要適應夏季生活。重視通風,地板與地面之間保持距離,讓地板底下也能通風。於是,一種沒有牆壁的,用可以自由開合的隔扇和推拉門保證通風的建築形式就產生了。日本的地板不是地面,要先在地面鋪一層板,再鋪榻榻米。氣候風土決定了日本建築的形式。

夏季高溫高濕,很快就會滋生霉菌,發生腐壞。日本人就利用這些霉菌,生產發酵食品。最開始發酵是為了保存食物,後來漸漸出現了作為調味料的醬油、味噌,還有酒、味淋等。據說,日本有數千種發酵食品。

擁有這樣的風土,日本建築自然會遠離建築本來應該在的地面。當地板和榻榻米陸續出現後人們就可以直接在那裡落座。也許正是因為盤腿坐和正坐的習慣舒適地在榻榻米上得到了實現,因此才沒有出現椅子吧。如果仔細觀察日本的建築,就會被它的精緻的構造和工藝所感動。每一個細節都很細緻,全無粗糙工藝的蹤影。西洋建築里,第一層不叫首層,而叫地上層。人們穿著鞋子進入房間,當然,房間內的地面都是臟的,甚至是危險的。要在這裡落座,自然必須要椅子,而睡覺也必須要在床上。在西方,建築就是我們所說的土木結構。與之相對,日本建築的地板則十分潔淨,甚至可以席地躺臥。

在西方人看來,日本人所住的房子,也許基本上就相當於傢具。在我看來也一樣,日本的房子也跟西方的建築完全不同,更像是在西方被稱作傢具的東西。

作為寫給日本審美意識的一封信,而來設計椅子。當我思考這件事的時候,椅子對我來說就相當於建築。「建築」這一概念本身是從歐洲傳入的,所以有一點格格不入,但於我而言,所謂椅子的設計就跟建築和數寄屋 的設計一樣。

我提案的椅子是從空間本身出發的。也許對於歐洲的人們來說很難理解,我先把椅子想像成類似數寄屋一樣的空間,然後去除柱子和房梁,就有了一把扶手椅,之後再去掉扶手,就變成了一把小椅子。該思路不是把椅子當作一個物體,用加法一步步組合而成的,而是從建築出發,反向減少,直到一步一步完成一把椅子的設計。

這就是我之所以會把這把椅子命名為「SUKI」的原因,「SUKI」就是「數寄」,這個椅子的核心就是日本的數寄屋。因為當時約定好永不下架,相信現在NARUMI也在作為商品生產。對我來說,這是「我的椅子的原點」,目前,我正在反復思索如何重新研發這把椅子。

画像3

画像4

這把椅子的框架由直角形材料構成,也是保留了數寄屋的殘像。在框架上放置一個亞克力材質的椅背椅座,代表的是椅子的原風景。事實上,這個紅色亞克力椅背椅座象徵著成型塑料的有機椅背。直角梁柱結構的框架之上,放置塑料製造的翹曲椅背,宛如薩爾瓦多·達利 筆下變形的時鐘。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椅子的原風景。因為金屬模具無法投資,所以就有了這個紅色的亞克力椅背椅座。

画像1


画像2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