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打開工廠、讓創意進來:谷口眼鏡的轉型之路/河和田微住

画像1

文・攝影:Jerry Wang

當初報名福井微住,緣於自己現在戴的手工眼鏡。近年日本手工眼鏡在台灣很紅,其中又以「金子眼鏡」最知名,才知道有96%的日本手工眼鏡是來自福井的鯖江市。

但第一次聽到福井,源於一本台灣暢銷書《策展的時代》,書中提及了鯖江市的田中眼鏡例子,眼鏡行的田中老闆能在問了消費者的使用習慣、臉型觀察後,從上千副鏡架裡,找到最適合的那一副。在資訊爆炸的日子裡,這是多麼貼近人心的看護。

画像2

冬季豪雪、一年一穫的嚴苛農業環境,在歷史上福井人很快找到自己的謀生之路;作為京都一路向北的第一個平原,在技術的引入下,這邊很快成為了供應大城市的眼鏡生產基地。然而面對自動化生產的挑戰,福井眼鏡和台灣OEM產業一般,面臨轉型品牌的課題。

全世界的眼鏡有三大產地,以品牌馳名的義大利、以低價生產的中國,以及舒適契合臉型的日本。品牌形象或便宜都是外部評斷標準,可是眼鏡,必須直接戴上才能感受它的不一樣。

画像3

画像4

眼鏡的生產,打磨可謂最花時間的工序。最粗的模具到最細緻的拋光,至少得經過八個工作站。日本工藝非常強調職人精神,器具用了一百年,依舊得以盛情款待;但面對當今強調獵奇與體驗的社群時代,快與慢之間的矛盾一直在辯論。

眼鏡的創新,是手工藝裡面相對困難的;醫療法規的綁手綁腳,使得眼鏡一直走不出傳統框架。

画像5

谷口眼鏡的谷口社長,算是創新裡的先鋒。他首先和地方設計公司「TSUGI」合作,共同發起RENEW活動,動用人脈號召地方工廠,打開工廠大門,用工作坊、見學、參與設計的方式,開放更多人一起創新嘗試的勇氣,一如福井人的祖先,顛覆農業的自然限制、創造更多未來的可能。

代工轉型品牌不容易,卻也需要時間慢慢拋光。例如谷口眼鏡近年推出新品牌「手塩 Tesio」,日文是精心準備的意思,就像高檔牛排的盤緣,廚師用手輕輕搓了一手鹽,讓牛排的口感被細心照料了。透過如此精雕細琢的品牌精神,希望能向世界傳達細心看護的心意。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