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給未來的遺言42

《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


13年前,我在講談社出版過一本《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這是我寫的第一本關於美的書。現在回想起來,依然覺得書中的內容非常不錯。歸根結底,可能是我自身沒有進步多少。說到這裡,我想起26歲時曾提出過一個沒有基礎設施的「住宅都市」的提案,這個也一樣,跟我現在的構想並無二致,也許從26歲開始我就沒怎麼進步了。不過,等等……或許是我提前預知了時代變化呢?

這本書在中國也出版了簡體中文版,剛剛半年,幾千冊就銷售一空,成為了暢銷書。前年台灣一家出版社又出版了繁體中文版。簡體中文版出版後也有些年頭了,所以決定加以修訂進行再版,現在只有日文版沒有修訂過了。我想,必須要盡力一試。

數年前,為了向「只出版好賣的書」的日本出版界表達態度,我開始在分公司DESIGNTOPE開展出版業務。這個公司建立之初原本是為了建一個互聯網設計網站,如今設計網站已經關閉,公司目前運營著物學研究會。我想,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文化活動公司。後來,我深深理解了出版事業的艱難。庫存在倉庫里越堆越多,不花錢宣傳銷量自然慘淡。

於是,作為初次嘗試,我決定把這本《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以電子方式出版。DESIGNTOPE也開始了電子出版。著手嘗試之後,發現情況還算不錯。可以橫著排版,圖片也可以按照心意展示。因為沒有紙媒那樣的印張限制,所以可以在喜歡的位置插入圖片。電腦端自不必說,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都可以讀到。

在我提筆寫《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這本書的時候,我決意不去讀跟審美意識相關的書。因為我是日本人,我的祖先也是日本人,只需把心中所想化為文字即可。我相信,在我的內心,是非常瞭解日本人的。

在我看來,哲學和思想的出發點,是「概念」。「概念」就是「關鍵詞」。把無數個概念鋪展開來,形成集合,然後概念之間產生共振,高層次的概念就會浮出水面。「概念」逐漸發展,形成「短小的文章」,這些文章的集合再一步步發展,形成更大的思想。所謂哲學,並不是指像大型城郭那樣宏大的思想體系,而是大小適宜的「由思想之屋組成的村落」。

作品也同理。並非任何一個藝術家和建築家都在窮其一生創造出某個巨大的作品。藝術家勾畫出來的無數作品的集合,建築家修建的許多建築的集合,都在傳達著他們的思想。思想和作品都是集合,是猶如村落一般的存在。

因此,在《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中》,我提出了八個關鍵詞。我相信,這些集合之間的共鳴可以讓日本的審美意識浮現在讀者面前。我選擇的八個關鍵詞分別是「微、並、氣、間、秘、素、假、破」。選出關鍵詞後,我逐一深入剖析,一步步探索日本的審美意識。我相信,我選出來的這八個概念是正確的。當然,肯定還有一些更深的概念,但那又另當別論了。

日本人不是從大的概念而是從細小的概念出發來思考問題的。例如,比起「時間」,更喜歡「現在」,比起「空間」,更喜歡「此處」。這就是「微」。關於「並」,源於印度思想中的「接受與寬容」。日本感知「氣」的能力相當優突出。「間的感覺」也如此,在意在他人的能力也很強。另外,在感受氣勢這方面也非常敏感。這跟皮膚觸感相關。所謂「秘」,指的是「潛藏著激發想象力」。不單純指不示於人看,而是把表達盡可能維持在最小限度。簡潔的表達,也是重視材料質感的結果。比起視覺,日本人更在意觸覺的感受。於是,就衍生出了「素」的概念。日本人相信生生不息、相信輪回往復,在他們看來,人生是「假」的。也深知,創造跟破壞只有一線之隔。生和死位於同一個地方。這就是「破」。要瞭解日本的審美意識,可以觀察日本的建築。從這個意義來說,建築的確是很合適的觀察對象。

13年前的日文版已變身古董,價格從8萬日元漲到了17萬日元。因為想讓更多讀者讀到,所以我覺得電子出版是個好主意。最近,我即將出版下一本新書《美為何物》。因為這本也想出電子版,所以還是採用了橫版,目前已經完成編輯。接下來,再慢慢做成那種精緻的「印在紙張上的書本」即可。

画像1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