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在淡水的日子 圖書館陪伴了我很多很多

位置的不同 產生的觀看模式有所不同
being with  doing for

今天的開頭,用這本書開始,想說的是
臨在

做些什麼

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關係,童年有家記憶的時候大概只有跟阿公阿嬤在雲林的日子,即使母親說我國小五年級就回到台北了
道道地地成為了所謂別人天龍國的日子的時候我也沒有什麼好留戀於城市的生活,但因為自己走的路不知不覺都會接觸到的人都是別人覺得在高高在上的那種

但實際上我更喜歡觀察以及留戀於那些底層社會的人都在做什麼

從大直離開之後我搬到淡水,是一個大學時期只有短暫旁聽的在淡大停留的時刻
當自己要道道地地成為新北市淡水人的時候也不太確定自己是不是可以勝認這一件事情

在淡水的每一天除了每天期待的夕陽,在來就是看完夕陽之後會走到天使熱愛的生活點一杯我最愛的伯爵奶泡,偶爾奢侈一點會點個布朗尼,喜歡觀察老闆的哥哥他動作慢慢地,但端出來的茶總是漂亮,那種綿密的奶泡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工夫才能完成


哥哥現在不在了,我喜歡的林派也不在了,但是淡水跟夕陽都不會離開

淡水時期陪伴我第二多的就是圖書館了,最近在看我看了什麼書裡面會被我翻拍內容的都是我很有感也很喜歡的
我很喜歡在新北市圖書館以及台北市立圖書館下載APP並在裡面預約所有我喜歡的書籍並建立清單,以新北市圖書館來說是我的書籤 ,仔細看了一下裡面有一些叫做 健康運動/手作/Y+O推薦(我的好朋友推的書)/植物我愛你/不倒翁(之前接了一個大地震的專案 專案期間為了讓自己可以更快到為我會快速的補充自己平常沒有的知識/烹飪/現在要看(但是從來都沒有現在看過)/MOVIE … 等等

圖書館的好處是他可以依照我們自己喜歡的,當時感興趣去深入了解自己想要在更深入的部分,以前在實踐大學也是常常會到圖書館,我記得現在圖書館還沒有開立的時候,我窩在一個小角落發現了一本至今還是影響我非常非常大的書叫做
the given tree

所以當時的我雖然再怎麼叛逆也不會跟樹偏離太遠

回到淡水時期的圖書館,我也非常喜歡看完書之後,走到外面去看看一望無際的海岸線,幻想自己是當代得陳澄波那我會怎麼繪畫這裡,這件事情我想很久,到底該怎麼用服裝的形式呈現,在跟舞影工作室的提案裡面有一個小小的巧思就是用夕陽的顏色去搭配每一件服裝的視覺想像,但簡單的襯衫總是無法呈現出我所想像的那樣巨大,也許,大自然本來就是無法被任何事情取代的吧!就像一個人很自然的狀態也無法用任何物質的事情所取代的

往邊界的兩邊移動
我希望把教養往雲端拉向地面

                                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


推薦陪伴我度過人生每一個階段的圖書館

國小時期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水林鄉立圖書館 (ylccb.gov.tw)

國高中時期
深坑分館 Shenkeng Branch - 新北市立圖書館各分館暨圖書閱覽室介紹 (ntpc.gov.tw)

復興畢業時期
臺北市立圖書館 (gov.taipei)

實踐大學時期
實踐大學圖書館 | (usc.edu.tw)

後JUBY時期
新北市立圖書館淡水分館 - 淡水維基館 (tku.edu.tw)


以上這些圖書館都是參與我的臨在同時也在一起的朋友
being with  doing for
分享給各位

DNA:台灣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