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寫在這次微住的尾聲/河和田微住

文・攝影:Jerry Wang

画像1

走過了三、五次的大阪、京都,是時候挑更濃厚的鄉下文化。微住,就是和當地人一起盡興,不謙虛遮掩自己的才藝;青春甚短需盡歡,因為參與,讓彼此的關係更靠近。

認識鄉村地方有很多的層次,河和田的微住計畫,開始讓大家「欣賞地方生活的質感」,讓我們看到日本樸質的、真誠的人/人情。河和田地區的特殊在於,在人口逐漸外移與手工藝振興下,居民與移住者們開展出不一樣的、深刻的、有內涵的、創新的生活方式。這讓我們這些來此旅行、微住的人看到希望、以及不同的可能性。

画像2

画像3

這個影響可大可小,例如對於許多關心地方創新的人們,或許可以產生更多的資源連結、參與更深度的工作坊;另外微住對每個人影響的「形式」也有很多種,或許會有人開始思考在故鄉推廣地域創生的機會、也或許是開始關心生活上的工藝、或是開始購買富有職人精神的手作品。

画像4

画像5

對於推動微住的地方工作者而言,他們把河和田地方做得很扎實,早已超越了導遊、記者的層次。透過微住,對於河和田地方的改變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甚至因為微住而延續了這樣的年輕人網絡;換句話說,微住不是只有當下的感動而已,而是把微住當成了一個資源整合、連結、共創的平台。

画像6

微住作為一種平台,在台灣可以聯想到竹山小鎮文創公司推動的「share bank」計畫。他們每年盤點地方產業與居民的需求,例如百年的刀刃店需要設計師開發一款代表竹山的菜刀、米麩店需要重新設計精緻的小包裝與文案、幫助棉被行拍攝微電影;同時他們也盤點地方的資源,例如附近知名的妖怪村、天梯、指南宮,以及鄉下閒置的房舍,改造成可以讓人免費住宿的地方,用觀光與住宿交換地方需要的專業知識。

画像7

画像8

竹山的青年把這樣的媒合計畫稱之為「share bank」,這裡面討論的不是職缺與薪資,而是用當地閒置的空間、用在地的生活,交換外面的專長。來的人完成了他的計畫,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去附近的知名景點玩。這是一個相當永續的以物易物模式。

「大家喜歡去觀察一個產業從不完美到完美的過程,每個人來參與的時候就會支持這件事情。」社會設計中有一個方法論叫作「shifting focus」,竹山跟河和田一樣面臨很多的缺點,人口老化、產業被淘汰、漸漸喪失活力。但如果換一個角度看,每一個社區的成員都具有不同的天賦、能力、資源,他們無論是在多麼劣勢狀態,都可以利用自己的能力一起來進行改變。如此,鄉下的居民會變得更主動積極。

說不上工作、說不上旅遊,也不是放鬆;微住屬於介於光譜中間的曖昧。微住住的是居民家而不是旅館,生活或許有一點不方便;但就是因為這樣的不方便,一起微住生活的人才會有問題、才能一起解決,才有機會創造回憶。

画像9

画像10

說起未來,我不知道下一個人會因為什麼理由來到這裡微住,可能為了工作的逃離,或者是給自己吸取養分的環境、又或者是對於手工藝傳統的著迷。接下來微住會有一系列的專案,在福井遍地地開花,例如2020年的RENEW工藝祭典籌備、東鄉的春耕插秧計畫。我已經開始期待今年十月的RENEW盛典,希望能再來看看谷口眼鏡的工藝創新,還有明年三月底,還要去佐佐木家裡插秧呢。

画像11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