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尋找看似遠路的捷徑/大野微住(上)

文:伊藤ゆか   翻譯:邱 子菁

画像1

來到冬天的大野的,是AJ(張宗舜)和他的兒子禾禾。大野充滿熱情的某個角落,因為兩個人的到來而變得更加熱烈。

画像2

目前大野加入微住計畫的「荒島社」成員們,在大野市中心的商店街有個名叫TSUITACHI BILL的據點。
(想詳細了解荒島社請參考下面連結。)

画像3

画像7

画像8

画像9

400多年前圍繞著大野城產生的棋盤狀城下町,後來轉變成城鎮,到現在還留有歷史風情,也被稱為北陸的小京都。但這個城鎮上的商店街,拉下鐵門的店家卻越來越多。

荒島社為了刺激商店街經濟有許多行動。在這當中他們遇到了”微住”,開始了新的挑戰。 

這次來到大野的AJ,和建築師兼大學教授的Bibi在台中做了一個名為「Booksite」的地方。(參考上方連結)

大野的團隊注意到AJ和Bibi是企劃老屋翻新的專家。並且專一重點在台中這樣在地的地區,也和大野也很相符合。
荒島社的團隊實際拜訪Booksite,並且詢問他們是否願意到大野來,也就促成了這次的微住。

順道一提,採訪的時候伊藤曾經問過AJ「應該怎麼樣介紹您的職業?
」,得到的回答卻是「硬要說的話是編輯,但因為做很多事情,很難簡單說明。」(後來慢慢了解到他的魅力和深度啊!)

画像4

画像10

AJ首先走向商店街,和生活在商店街以及在這裡做生意的人們交流。

台灣在老屋翻新的文化上進展得比日本還要迅速。2002年台灣政府提出「文化創造產業發展計畫」,推出一連串的文化政策。政府成為老屋翻新計畫的推手,但只有政府的鼓勵並不足以進展這股文化。 詢問AJ關於老屋翻新的事,發現他們很注重「歷史」和「軌跡」。不單單是要做酷炫的東西,還要深入了解該建築和周圍地區,來決定要怎麼利用和編輯,這便是AJ的做法。

會注重這些,可能和台灣受外來影響的複雜歷史有關。台灣的人們比日本還要積極去了解自己的歷史和根源。

画像10

當大人們談得正起勁,禾禾有時會顯得無聊。這時伊藤就會抱起他,一邊哄他一邊偷聽大家正在談什麼。要同時身兼保母,寫手,有時還要當翻譯實在很難。尤其是翻譯,一旦講到比較專業的內容,腦筋都快轉不過來了。

画像6

画像11

在看過商店街並聽過大野人們的故事後,AJ將焦點放在「看板」上。
在許多店家拉下鐵門的狀況下,商店街有許多不再使用的看板。於是就產生了這樣的點子:將有封存當地記憶的看板設置在旅舍一樓,作為聯繫微住者和商店街的標記。

画像12

在下一篇(中篇)當中,將會介紹給大家這個點子實現的狀況。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