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癸卯十一月二十:两代二次元

阳历(格里高利历和改革版儒略历)2023年结束了,并没有什么新鲜事请,毕竟这个日记系列使用农历记录日期的。幻想乡第139纪,吐槽一下,幻想乡用新历不用旧历这个事情虽然在香霖堂里说过,但怎么感觉都更像是一种强行解释,毕竟说了半天旧历的好处,最后新历的理由一笔带过了……


然后就是,最近特别关心亲密关系的话题。前两天看了にゃるら锐评gal的采访,今天聊到从当年的gal到现在的二游。我想到了一个现象,就是早年,在日本是90年代,在中国是00年代和10年代初,那个时候的老二次元身份认同感是更强的,他们会去捣鼓各种奇奇怪怪的东西,比较接近宅原本的含义。那个时候二次元还是相当冷门的东西,流行的东西也是各种各样。上世纪各种电波系gal或者是那些超级抽象超级怪诞甚至猎奇的作品不用多说,本世纪的时候,寒蝉啊月姬啊这些同样也是相当出彩的类型文学,钻研这些类型文学并不是简简单单看看就行了的,需要投入不小精力和时间。至于所谓十二神器那些东西,虽然是几乎已经烂掉了的梗,但或多或少反映了一些东西,就是gal里有不少是不为主流常见的冷门东西。


那么在这个时代,老二次元们会更多重视自己的一种身份感,二次元带来的是认同需求的满足,会有一种“我看过某某某某,他们都没有,我厉害吧”,这样的幼稚却真实的乐趣在内,也就是所谓装逼(笑)。虽然尴尬,但其实并不一定是完全的坏事。因为装逼本质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是一种融入社会并寻找自己地位的方式。同时,这样寻找自己地位的人并没有排他性。尽管存在内部的逼格鄙视链,甚至可能产生非常糟糕的后果,但一般来说不会排斥口味不同的作品。东方是最典型的,不同cp不同xp大乱炖,没有说因为题材就去被抵制的,因为大家在意的是“我是车万人”这种身份带来的认同和满足感。这是上一代的二次元。


这一代的二次元,伴随着二游发展起来的这一代,价值观和上一代完全不同,上一代纷纷辱骂他们魔怔,就是这种价值观差异的表现。我觉得主要区别是,这一代的孩子们,他们接触二次元真的是为了(暂时性)离开社会,而不是为了寻找自己的社会位置,他们是真的想在二次元里获得一种亲密关系的模拟。二游比手游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精神和心理投入上的),也不需要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不会像gal一样玩出be了把女主害死或者线断。因为二游本质卖角色,角色又是完全服务于玩家,这就能让人获得完全无责任无风险的亲密关系体验,满足的是亲密关系的需求而不是装逼的社会认同需求。所以对二创作品更加挑剔,更加追求圈子内部的同质化,既不愿意官方剧情里破坏自己这种亲密关系的想象,也不愿意看到和自己口味不同的作品(比如女同本),因为这都是对自己亲密关系的破坏。二游的时代,二次元变成了亲密关系的模拟。当然这不是说老一代二次元就消失了,当然还在,并且传承着旧的模式,像东方这样,依靠着新鲜血液生生不息。只是声望更大的变成了新一代而已。


我的看法呢?这么一想,我其实宽容了很多。都是孤独的孩子,只是这一代孩子更加孤独,对亲密关系更加渴望的同时也更加拒斥,更加恐惧责任和风险,这不是他们的时代,这是我们时代的普遍发展状况而已。不怪他们,我选择理解。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