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鸞聖人的生涯(三)

九歲那年春天,親鸞聖人在京都青蓮院得度出家後,又為修行登上了比叡山。
比叡山是由天台宗開祖傳教大師開創的修行道場。山上的環境,特別是冬日的嚴寒,是超出尋常的,對於年少的聖人而言,自然每一天都是難熬的。
天台宗以《法華經》所說“即身成佛”為目標。這就要貫徹“止觀”的修行。
成佛,首先要將自己的心轉變為清淨無染的心。純真的聖人為此忠實法教,心無旁騖,致力於修行和學問。但修行越久,自心的醜陋和軟弱越是明顯,計無所出。
彼時聖人的苦惱在《歎德文》中是這麼說的:“打個比方說,一直看著安靜的水面,想要達到精神統一,但也不能壓抑心中的喧鬧。想起萬里晴空的清澄月光,想變得一心無染,也被迷雲遮蓋了心。”(譯注:《歎德文》原文為“雖凝定水,識浪頻動,雖觀心月,妄雲猶覆。”)
抱持這種苦惱和疑問長年修行,聖人感到通過自力的修行,自己是成不了佛的。他於是出行訪問聖德太子有緣之地,看有沒有一條路是自己這樣的人也能成佛的。這時,他在山上已過了十個春秋。


翻譯自真宗高田派本山專修寺『親鸞聖人のご生涯』:
http://www.senjuji.or.jp/goshougai/goshougai3.php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