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鸞聖人的生涯(二)

幼年失去雙親,深感無常迅速的親鸞聖人,堅固了出家之志,在叔父日野範綱卿的陪同下,進了位於京都粟田口的青蓮院的大門,出席出家得度的儀式。那是九歲的春天。
得度(中文為“剃度”),就是剃髮為僧。當時院主是慈円(也叫慈鎮和尚),是位居天台座主的高僧。然而,得度並不順利。得度需要獲得來自中務省這一衙門的許可。許可下遲了,都到了傍晚。慈円院主說,今天天也晏了,等明天吧。年少的親鸞聖人詠歌一首,向院主訴求:
「明日ありと思う心のあだ桜 夜半に嵐の吹かぬものかは」
(櫻花易散,方思尚有明日,夜半狂風吹矣。)

少年的想法是認真的:現在開得正好的櫻花,今晚遇上狂風,就可能飄散。我懇切希望現在就得到剃度。佛法中是沒有明天的。
慈円院主為歌中的少年心志所感動,當夜就進行得度出家的儀式,並給他取了僧名叫範宴。
如今,在參天楠木拱衛下的青蓮院有一個“親鸞得度房間”,在內陣的左右,掛著慈円和親鸞的真影。因為範宴(後來的親鸞聖人)的得度因緣,高田本山舉行得度式時,白天也關上大門,達到夜晚的效果。

翻譯自真宗高田派本山專修寺『親鸞聖人のご生涯』:
http://www.senjuji.or.jp/goshougai/goshougai2.php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