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鸞聖人的生涯(五)

要論我們凡夫有什麼煩惱,那就是不想老啦,病早點好啦,死時不要受罪啦,再多掙點錢啦……如此之類。
青年僧“範宴”(親鸞聖人在得度時的名字)在比叡山時期的煩惱不是這些,而是更加深重的。其煩惱就是,再怎麼學習、修行,內心翻滾而起的貪欲心是如何也無法消除的。再如,就算自己修行得救,那生活在比叡山麓大原的農民呢?他們能遇到如來的救贖嗎?在琵琶湖撒網的漁民、在西陣織機的女人、挑著擔子賣貨的商販,他們能得救嗎?
當時,能上比叡山做學問、修行的人僅限於極少數人,亦即貴族等特權階層的子弟。時代是那樣一個時代。範宴一心想著這些,終於在山上的鑽研也無法持續了。照現在的話說,他是有了很大的壓力,開始浮游於比叡山內外,想著有什麼“誰都可以見佛得救的法”,四處造訪奉祀著觀音化身聖德太子的大和寺院。
我們現代的真宗同行,因著“本願念佛”而毫無例外地誰都可以獲得救度。但在真宗教義確立之前,這樣一個青年僧“範宴”曾為之認真、深切地苦惱過。這點是我們不能忘的。

翻譯自真宗高田派本山專修寺『親鸞聖人のご生涯』:
http://www.senjuji.or.jp/goshougai/goshougai5.php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