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鸞聖人的生涯(六)

有沒有一條道,誰都可以獲救,而不僅僅是修行人?對此冥思苦想的“範宴”(親鸞聖人得度時的名字)已經走出比叡山,在京都的六角堂閉關。
六角堂這個寺院供奉著觀音菩薩――慈悲的象徵。據說寺院是作為觀音化身的聖德太子興建的。範宴在這兒待了一百天,沒日沒夜地尋求誰都可以獲救的道路。而在百日閉關快要結束的第九十五天,正當他疲憊不堪,朦朦朧朧時,觀音菩薩不可思議地以聖德太子的形象出現在床邊。
聖德太子在夢裡告訴他:“你的心事我知道了。要找到這條道,東面幾里開外的地方,在東山山腳的吉水,有個叫‘法然’的人。你去那兒聞法吧。”說完,人不見了。
“範宴”於是馬上過了五條大橋,趕往吉水。這下,他和比叡山完全訣別了。從今往後,他就只去法然那兒。
不光修行人,農民、町人、武士、商人等所有人都能獲救――這樣的淨土教義,他是終於碰上啦!得度以來約二十年的辛苦終於結成果實,他還得到法然上人賜名“綽空”,從此更加致力於淨土教義的鑽研。

翻譯自真宗高田派本山專修寺『親鸞聖人のご生涯』:
http://www.senjuji.or.jp/goshougai/goshougai6.php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