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获得乐趣所花的时间不是浪费

Vol 6   日本  在日华人  中文教师

来这里阅读了文章的朋友中不少人都说:“最近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第三地”。

一位姓杨的朋友分享了她喜欢的一段文字来说明她对第三地的理解:

普通人的生活里面,妻子儿女、工作与经济状况占据了我们关切惶虑的思想的主要部分。
忧郁、疲劳、神经紧张的原因之一是对于那些没有切身利害的东西不感兴趣。结果,大脑总是专注在让人焦心的家庭、工作上。
那些消磨闲暇的兴趣,能让人在严肃的事务之余获得一种松弛感。松弛下来,也许正经事会做得更好。……此外,还会让我们的心境更宽阔。
世界充满了光怪陆离之事,一个追求幸福的人,总得设法培养多少闲情逸兴。

杨女士30多年前来日本留学后定居日本,她一直从事教中文的工作。

几年前,听说她开始学粉彩画,现在依然坚持着。我问她是不是以前就有绘画的爱好和天分,她说恰恰相反,从小对画画不感兴趣,画得也不太好。

杨女士的作品

现在,绘画可以说是她的第三地,这个意外的契机来自于2014年某一天的偶然。

那年她54岁,长大的孩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世界,她和丈夫两人的生活多了一些闲暇,于是她开始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学了一阵二胡,中途放弃了。

某周四,她开车送一位日语不太好的华人朋友去粉彩画教室上课。这个活动是社区为60岁以上老年居民提供的免费福利。那位华人朋友因为语言不通,被破例允许享受老人福利以便促进她融入日本社会。

在教室里,杨女士难却老师的盛情,体验性地画了一幅粉彩画。这个过程中她第一次感受到绘画的乐趣,处女作还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感。就这样,她作为朋友的翻译志愿者(既不是那个社区居民,也不满60岁)开始每周一次的粉彩画学习。

老师把学生的作品复印之后,在上面详细点评指导

在绘画教室,时而给华人朋友翻译老师的讲解,时而与老师和其他学员交流,更多的时间是静下心来学画画。下课后,她俩一起午餐、聊天、购物,有时还会一起泡温泉,周四这天多了一些生活中原来没有的快乐。

有了杨女士的翻译,华人朋友绘画大有进步;杨女士的生活也因为粉彩画而打开了一扇彩色的窗户,她有了享受一个人安静画画的习惯。

正在创作中的作品

她喜欢画静物,不知觉中对物体形态和色彩以及光影的观察多了一些留意,对粉彩画的欣赏也多了一些专业性的眼光,同时也多了一些沉淀自己的思考。

日常散步途中,她会在意社区周围的变化,并随手拍下美的发现
照片由杨女士提供

一年多前,杨女士改在离家不远的一个付费的美术沙龙学习绘画。这里有50多岁的主妇,也有80多岁的退休绅士。他们的“画历”各不相同,但对画作更投入、作品也更有力度。作为一名资历相对较浅的新学员和外国人,杨女士处处感受到他们的关照和指教。

她很感谢9年前因为帮助朋友而开始学习粉彩画。如果不是一直以来的练习,生活中恐怕不会有绘画,也不会有相逢于现在的老师和伙伴的缘分。

沙龙每年举办一次画展,每个学员的作品经过画框的装饰被挂在展厅的感觉非常棒。杨女士觉得自己现在画得还不够好,打算再过几年参加画展。有了目标,绘画水平的提高就会更快一些。

对于花在兴趣爱好的时间和绘画时感受到的治愈,杨女士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名言概括到:

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

(未完待续)

日语版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