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心得三「思考過程比選擇的結果重要」

這次的內容不只對檢討時的進行、也是對局和學習時都需留意的點。

關於這方面會牽涉到面對麻雀的態度、不過我的記事心得目前是為了從文字面審視自己而寫、所以內容是自己的價值觀同時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我認為持續向上必須的模式。


直接進入內容、下面是我從新人時期開始對筋牌的認知漸進到現在。

最初➡筋牌就是不會點兩面的牌、所以沒現物可以打筋牌
➡筋牌分別14/25/36兩邊(1~9)對應一色6條總共18條筋、筋牌1的組合數<2<3
➡安全度認知不能單純定式、根據牌河可見張數、筋牌2組合數<1也是常見的
➡筋牌不是只有否定兩面的作用、立直前立直後的筋分別存在不同資訊、副露當下切的牌的筋會如何、副露後再度手切的牌的筋會如何、在那之前過的牌的筋又會如何、知道了這些資訊可以對應什麼

因為不是教學的文章、對於其內容不多做贅述。

從第一列至第二列對實戰來說基本不會改變太多、但是增加了在筋牌間選擇的“理由”、從第三列開始變化跟防守外的應用也開始出現。

下面推文為比賽後的自我檢討、對於兩無筋對攻的比較。

基本從開始有變化起、第二列前會不斷地有理由能夠否定他、不過不代表會是錯誤的、而是認知有了進化。

不過這邊都是基於不斷的審視自己過去的認知做出比較才能有的前進、不過如果我是以結果為基石打牌、或許永遠會停在第一列。

像是上面的推文、假設9不是現物45都會放銃、那是否打9才是想聽牌正解呢?
但是實際在實戰我們並無法看到結果再回來做打牌選擇、把能力提升提高勝率才是向上之道、為此理由及更多的理由還有反覆確認是必須的。

麻雀的能力是累積起來的、現在的學習資源多、可以比以往的人還少走很多路就能得到他們的整理出來的思考、但是到牌桌上自己是實踐者這件事仍然不變、得到一個新知識可能可以少幾百個對局去發現這個問題跟思考如何解決、但是對這個知識除了看到的說明外是否有例外、是否有類似但是不同情況下(EX:點數、局數、規則…不同)其他的選擇會更好的時候、時常將原因附加在選擇上、檢討時如果情況改成這樣改成那樣選擇會不會有變動、多得出一個不一定會多加一分、但是多得出一些心得一定會成為加分的助力。

下面是小林剛pro在書內寫下我很喜歡的話、擅自的翻成中文了、希望能把這個話語傳達給更多人。

運氣跟實力的比例這個問題本身就很奇怪。
選擇是100%的技術、結果是100%的運氣。

なぜロジカルな人はメンタルが強いのか? 現代最強雀士が教える確率思考

2024.02.06 紅豆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