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討心得其四「理論與實踐」

不管在什麼領域幾乎都會有類似的話題,日麻也不例外。


只靠讀書學習日麻就可以變超強?

先從結論開始說,我想是大概否的。
即使透過讀書透過學習,擁有的知識變多,不實戰永遠不知道自己會有的問題在哪,自己在看過的教材外還有什麼不足。

下圖是我從2022年2月開始接觸日麻至今四年,讀過、以及正在讀的書。
目前全部共39冊,單指讀書量我有自信在台灣算是多的那群。
(老實說還有好多好多想讀的書)

2024年05月05日 為止紅豆的日麻書櫃

看一堆書的紅豆目前的成績如何呢?

  • 天鳳四麻特上 548戰五段

  • 天鳳四麻特東 600戰五段

  • 天鳳三麻特上 798戰五段

不好…的程度似乎也說不上,但也不至於好的成績。
把日麻的能力分成上級者、中級者、初級者的話,目前的紅豆大概只能算是卡在中級的玩家。

理論及實踐

紅豆自己缺少的東西

我想最不足的是「實踐能力」,這也是這次的主要內容,接下來會對這次的主題「理論與實踐」個別做說明,以及解析他們各自的重要性。

理論

直觀的說法就是學習檢討

學習管道的話一般有 看書、文章、影片 (以下簡稱看教材)
首先看教材的優點,就是基本上都會有各自的主題,在有主題的情況下至少會知道自己目前正在吸收什麼,相對牌譜檢討更容易有系統性的吸收。

而牌譜檢討撇除自己覆盤,這邊說的是將牌譜給他人看,用他人視角重新審視自己牌譜的行為。
這樣的牌譜檢討得到的意見通常比較客觀,在覺得自己打牌不穩定,缺點不確定的時候我會推薦將牌譜給其他人檢討。

不過會需要注意的是檢討對象跟其釋出的內容的基準是否適合自己。
如果長期會做牌譜檢討,紅豆建議有個固定對象,或是拜個師傅,至少找信得過的人,學成後自己的標準比較不會因為意見雜亂不好整理,反而花更多時間在檢證適合的方式。

實踐

實踐很簡單明瞭,就是實際對局。

日麻在一局內跟技術或分析(簡稱能力)有關的要素
局數、點數及順位、牌效率、戰略判斷、防守能力...很難一言蔽之

不過就跟遊戲玩久、工作做久同樣,打牌打久就算什麼都沒學也漸漸多少會有自己的感覺還有心得,透過實踐變強的方法,就是透過大量的對局累積經驗以及累積結果

不過這樣類型的玩家要注意的是,經驗談不一定有理,關於這個在過去的檢討心得有說過類似的內容。

個別辦得到及難以辦到的事,
還有銜接理論與實踐的辦法。

理論的好處

  1. 內容是整理好的,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蒐集素材檢證。

  2. 內容有主題性,有主題、主旨的情況下理解知識會變容易。

  3. 可根據需求取材,實戰或覆盤會猶豫的地方,可以根據印象找適合的教材。

理論難以辦到的事

單靠不斷學習,最難辦到的我想是在實戰時的對應能力,實戰時遇到的情況是隨機且多變的,沒有標題、沒有提示,即使依靠學習懂得應付6成情況,也仍有4成會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況,實戰時間有限,幾乎沒辦法立即驗證,這種時候仍然保持冷靜我想是需要擁有許多對局經驗以及良好心態才能辦到的。

實踐的好處

實踐就是將有掌握的知識輸出的行為,大量的對局累積經驗也是將知識刻進骨子裡的的一種方式。

另外就是能夠認知自己的不足,實戰來說,至少網路麻將的長考時間是有限的,撇除精神關係想到最後也仍然不知道怎麼辦,幾乎就代表那邊的能力尚有不足或不完全

實踐難以辦到的事

單靠不斷對局最明顯會遇到的問題還是基準不固定,同樣局面同樣情況,不一定總是能做同樣的選擇。

基準不固定的情況最直觀的缺點就是心態不好時,即使是鐵則一般的理論也容易被自己的結果論顛覆,這部分也在上面有貼出的過去的檢討心得有提到過。

銜接兩者的方法,兩者的平衡。

如果像紅豆一樣,單純覺得有趣的話一直看教材或一直對局當然沒問題,不過這次的內容想著眼在變強的效率上。

在紅豆來看能夠最有效率吸收,又最大限度能夠對對局盡興的模式。

  1. 反覆的對局及覆盤

  2. 不清楚不確定的點紀錄下來

  3. 根據記錄下來的重點尋找教材

  4. 看過教材後整理成自己比較好吸收的內容

  5. 重複1~4

順帶一提,在日麻裡面佔了重要地位的戰略判斷,有跟字典一般適合使用這個模式吸收的書,雖然是日文,不過實際上要吸收其內容日文能力需求真的沒有非常高,在過去的記事也有推薦及翻譯過他的目錄,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

2024.05.05 紅豆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