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TMHT-002】Technics X レコードの日 / 12 位音樂家聊聊愛與黑膠的故事(下)

■ 曽我部恵一​

❏ 第一次入手的黑膠作品是?

The Rolling Stones - 《No Stone Unturned》​(1973)

第一次買的黑膠是 The Rolling Stones《No Stone Unturned》的彩膠,是在國中放學後買的。騎腳踏車的回家路上,不知道停下來看了多少遍,太開心了。​

❍ 黑膠唱片的魅力

唱片的封面大小、那個黑壓壓的黑膠、從兩台音響發出厚甜的聲響,光是這樣想就太棒了。

❏ 必聽的三張黑膠

抱歉推薦了自己的專輯。

Sunny Day Service - 《DANCE TO YOU》

從 6mm 的磁帶路錄音機錄製在刻印成黑膠,非常要求細節的一張唱片,每次重發都 Sold Out 的人氣盤。

❷ Sunny Day Service -《FUCK YOU音頭》

Illicit Tsuboi 的超屌混音、Terry Johnson(湯村輝彦)鬼到炸的封面,粗暴嘶吼的 45 轉速盤,未來音頭的正式版本,庫存量稀少。

曽我部恵一 - 《shimokitazawa concert》

在唱片之日(レコードの日)發行十幾年前的現場音源,用攝影機的麥克風錄製而成現場黑膠版本,創造出任何地方都沒有的宇宙,共收錄兩張黑膠。

❍ 對 Technics 製品的印象

長大之後一直使用 Technics,便宜又堅固,聲音也沒問題,真的是多虧有了 Technics。

❍ 想用 Technics 唱盤聽的黑膠唱片是?

​● YOASOBI 的唱片。​



■ 田島貴男(Original Love)​


❏ 第一次入手的黑膠作品是?​​

子門真人 - 《およげ!たいやきくん》

Rory Gallagher - 《Top Priority》

第一次買唱片是當時小學生大家都會買的《およげ!たいやきくん》,但那時想要以自己意思擁有的則是 Rory Gallagher 的《Top Priority》。Rory 生氣蓬勃帶有 Groovy 的吉他聲響,我在國中一年級時就會以空氣吉他的方式興奮演奏。​

❍ 黑膠唱片的魅力

現在是我人生第二次熱衷於黑膠的時候。第一次是 20、30 歲的時候;40 歲時幾乎沒有買黑膠,是因為在日常生活聽音樂的習慣慢慢變少。

然後過了 50 歲,重新喚起我買唱片的興趣。在這之前,我總把音樂和自己的工作綁在一起,但我停止這樣做了,為了讓音樂回到我興趣的起點,我認為唱片這樣的形式是必要的。

❏ 必聽的三張黑膠

 Miles Davis - 《The Musings Of Miles》

Aretha Franklin - 《I Never Loved A Man The Way I Love You》

❸ The Beatles - 《Revolver》

❍ 對 Technics 製品的印象

第一次親眼看到 Hip Hop 的 DJ 們用唱盤刷碟,並將節奏接續起來,大約是在 1985 年左右。因為他們當時表演是用 Technics 的唱盤,被他們表演衝擊的同時,也留下對音樂機器製造商的強烈印象。印象就留在 Technics 可以是播放唱片的唱盤,也可以是樂器的一種。

❏ 想用 Technics 唱盤聽的黑膠唱片是?​

Grandmaster & Melle Mel - 《White Lines(Don't Don't Do It)》​(1983)



■ テンテンコ​

❏ 第一次入手的黑膠作品是? ​​

Moon Pool & Dead Band - 《Human Fly》​(2012)


以前主要是 CD 派的,但這張黑膠卻沒有發行 CD,而我無論如何都很想要,於是就在沒有唱盤的狀況下買了這張黑膠。​

黑膠唱片的封面包含著動人的力量,非常美妙,拿在手上時的感動我到現在都還記得。在那之後立刻到二手店買了唱盤,從此開始盡可能地開始購買黑膠。

❍ 黑膠唱片的魅力

自己的作品變成黑膠唱片的時候真的超級感動!最近則是和德國廠牌「TAL」(*註 ⁶)合作發行了《An Antworten》的 solo 作品。封面和內頁等圖畫都是我繪製然後印圖印出,真的是超級超級棒的一張唱片。

⁶ ) TAL:德國獨立電子音樂廠牌。

德國廠牌那邊已經完售了,只剩下少數店家才有,看到的話請趕快入手!!!
另外,以前去東洋化成的時候真的很讚,刻製黑膠的工程人員手塚和巳先生在我眼前工作,真的開心到快瘋掉!最終確認事項是用顯微鏡觀看溝槽,黑膠唱片同時乘載了聲音與物體兩者,並存在於同一次元裡,真的是太神奇拉!!!

❏ 必聽的三張黑膠

 The Residents - 《Eskimo》

能夠讓我感受到 The Residents 裡的音樂奇妙之處 ,果然還是黑膠唱片。這張唱片的特別在於,據說是將靠近北極圈居住的愛斯基摩人給記錄下來。極寒的土地上吹著凍骨的風聲、咒術般的太鼓節奏、人們的聲音,能夠以空間性的方式聆聽這張黑膠唱片實在太讚。

Sympathy Nervous - 《Plastic Love》

實體機材的聲音果然還是拿來播唱片最棒。這張是把 1980 年代在日本活動的Sympathy Nervous 的音源,由美國廠牌「Minimal Wave」(*註 ⁷)發掘並黑膠化。嘰嘰喳喳連綿不絕的物理性合成器聲響,受不了阿!

⁷ ) Minimal Wave:以 minimal synth 等音樂為主的美國音樂廠牌。

Suicide - 《Alan Vega and Martin Rev》

從甘美又頹廢的世界觀洗鍊而成 Suicide 的第二張專輯。

以黑膠唱片來說,主唱 Alan Vega 的性感包含著變態的嗓音、甚至連呼吸都被傳達出來了。Martin Rev 的曲子品味很好,正因為他聲音數量使用的少,聲音銜接的縫隙變得鮮明!總之就是讓人心跳加速!

❍ 對 Technics 製品的印象

Technics 的產品首先就是外型雅致又帥氣!毫無多餘,挑剔之處零!太神拉。最重要的是,它耐用且能夠安心聆聽這些聲音。

❏ 想用 Technics 唱盤聽的黑膠唱片是?​

Madteo - 《Str8 Crooked》​

串流解禁的時候非常著迷於這張專輯,合成器和身體內部相乘作用的貝斯與鼓機音色都超棒的。尤其是第三首的<Episcopi Vagantes>那種擋不住的緩緩滲入,曲子雖長達 16 分鐘,但用 Technics 唱盤聽最後一分鐘的話,身體會有種慢慢消溶不見的感覺!​


■ 仁村紗和​

❍ 第一次入手的黑膠作品是?​

​詳細的狀況已經不記得了,應該是 Parliament 的作品吧。很喜歡 George Clinton 舞動的感覺。​

❍ 黑膠唱片的魅力

以前我和爸爸去 Soul Bar 跳舞,當時 DJ 先生們轉動著唱片燃起了我的興趣,之後去 Soul Bar 時和店主聊天並請他推薦一些唱片,也就很自然地開始買唱片了。

❏ 必聽的三張黑膠

Roger - 《The Many Facets Of Roger》

Roger 的 talking Box(又稱 talking modulator)、吉他的刷擊聲,非常 Funk 的一張專輯。一直很喜歡這張,用黑膠聽的的時候用一種近距離演奏給你聽的感覺,很想對他說:「呀齁~」

いしだあゆみ&ティン・パン・アレイ・ファミリー - 《アワー・コネクション》

在有販賣黑膠的義大利麵店裡,在義大利麵上桌前聽了這張專輯。雖然那時候沒有買,但卻一直在心中揮之不去,於是查了資料後入手了這張。我很喜歡〈ムーン・ライト〉〈バイ・バイ・ジェット〉這兩首曲子。

Maya Hawke - 《Blush》

這張專輯是 2020 年很常聽的一張。用黑膠聽時,溫柔的空氣感以及暖洋洋的演奏與歌聲,真的感到非常療癒。

❍ 對 Technics 製品的印象

查詢關於唱盤消息的時候,最初映入眼簾的就是 Technics。Technics 有著像我這樣的素人要成為專業使用者的印象,既能夠享受多元的音樂,同時也有高級兼具酷的外表。

❏ 想用 Technics 唱盤聽的黑膠唱片是?​

Mort Garson - 《Mother Earth’s Plantasia》(1976)

神清氣爽的聲音不論在什麼狀態,都很想用身體去感受啊~​

 


■ 原田郁子(クラムボン的主唱)

❏ 第一次入手的黑膠作品是?

 松田聖子 - 《天使のウィンク》(1985)

出生以來用第一次零用錢買的 7 吋單曲黑膠,在イトーヨーカドー(日本購物網站)用 700 日圓入手,冒險!​

❍ 黑膠唱片的魅力

❝ 從高中開始對音樂渴求、對音樂癡迷,直到現在,都還會有讓人期待的唱片出現。我喜歡唱片的聲音、我喜歡唱片的形狀。功課結束之後,小酌一杯邊聽著黑膠唱片,昨天也是這樣的夜晚,非常珍貴的時刻 ❞

❏ 必聽的三張黑膠

Linda Lewis - 《Lark》

Joyce - 《Passarinho Urbano

Nina Simone - 《Nina Simone & Piano

若以專輯來說這三張是會想聽完整張的,且聽過的次數已無法計算。用黑膠來聽且受到衝擊的那些音樂,果然到現在仍讓我會想一聽再聽。

❍ 對 Technics 製品的印象

初心者。第一次一個人住的時候買的就是二手的 Technics 唱盤,好開心啊~

❏ 想用 Technics 唱盤聽的黑膠唱片是?​

 rei harakami - 《Unrest》

James Blake - 《James Blake》​

想要把身體浸透在如此澄淨透亮的聲音世界裡。​


■ 福富優樹(Homecomings 的主唱兼吉他)​

❏ 第一次入手的黑膠作品是?

V.A. - 《31 Bands Trash 31 Songs To Find The Way To Sesame Street》

上大學開始在京都生活的那段期間,印象深刻的是街上到處都有唱片行。當時黑膠唱片還不像現在再度引發熱潮,也因此黑膠的價格是非常便宜的,像是 Spitz 的黑膠大約就落在 1500 日圓左右。​

這張唱片是在我大一左右,第一次踏進一間叫做「100000 tアローントコ」(*註 ⁸)的唱片行所入手的,價格是 500 日圓。專輯封面散發著盜版感,以及 80、90 年代「芝麻街」(Sesame Street)擁有的黯淡色調與氣味,這些都讓我瞬間迷上。裡頭也確實收入 Fruity 的曲子(YSIG 的サイトウジュン桑的樂團,此曲僅收錄在日本版的 CD ),這使我更爽快地直接將唱片拿去櫃台結帳。​

​ ⁸ ): 100000 tアローントコ, 位居京都的二手唱片行。

把錢遞出時感到一股緊張,當天回家順路到了一間位在一乘寺名叫「天天有」的拉麵名店(*註 ⁹),一邊吸食著拉麵,一邊在唱片網站上將唱盤以及有興趣的唱片一起訂購。我現在只要看到跟「芝麻街」有關的唱片,二話不說就會直接購買。另外我也推薦《Love》、《Merry Christmas From Sesame Street》等作品;Marcos Valle 製作的巴西版「芝麻街」原聲帶也超讚的。​

註 ⁹:天天有拉麵店,創始於昭和 46 年的京都拉麵名店,用雞肉和蔬菜熬煮的雞白湯頭,濃郁卻又易入口,招牌商品為「雞白湯叉燒拉麵」(#中華そば鶏白湯ラーメン),是造訪京都必吃的拉麵店之一。

❍ 黑膠唱片的魅力

開始買唱片的理由像是比 CD 便宜、封面很大之類的、又或者是想要蒐集 Spitz 的唱片,雖然有各種原因,但最大的理由我認為是京都街道裡的唱片行擁有著獨特魅力。

開始組 Homecomings 的時候,我很嚮往京都獨立音樂的場景,像是放在唱片行裡的 Demo、很多帶著唱片去 Live House 的客人們,這些都影響了我。正好在那個時候開始常聽那些被稱作為東京獨立音樂的 Artist ,大家都發行 7 吋單曲黑膠,而我每週都會到一家叫做「JET SET」(*註 ¹⁰)的唱片行去買新發行的唱片。開始買唱片的初期很快就把房間裡的櫃子給塞滿了,這樣的想法很強烈,總之感覺帶有 US 的獨立音樂感然後價格便宜就連試聽都沒有就會直接入手,那時就算再貴也差不多是 1000 日圓左右。

在那之後過了好幾年,Spitz 的唱片也蒐集的差不多了,新專輯的唱片價格比進口盤 CD 貴好幾倍的現象也越來越少。即便如此,至今我仍每天思考著唱片的事,結果就是不論何時都在收集著「物品」。

將「物品」置於身邊,像這樣異常地執著起來。不只是音樂而已,書本和電影也是,即便各種事物在串流上享用過,我還是會以有形的「物品」將他們放置於房間內。在那之中,像是唱片大小、與我相符的形狀、一邊聽著愛曲一邊盯著不斷轉動的唱片,是一件不厭倦的幸福之事。不論是我所屬的廠牌「Second Royal Records」(*註 ¹¹)、主流出道後非常照顧我的廠牌「カクバリズム」(*註 ¹²),都是如此珍愛唱片的廠牌之一。

¹⁰ ):JET SET,位居京都的唱片行。
 
¹¹ ): Second Royal Records 為京都獨立音樂廠牌兼唱片行,HALFBY、本日休演、Superfriends 等音樂人。
 
¹² ):カクバリズム 為東京獨立音樂廠牌,旗下有 cero、思い出野郎Aチーム、YSIG、VIDEOTAPEMUSIC 等音樂人。

❏ 必聽的三張黑膠

 ❶ Cat Stevens - 《Songs From Harold And Maude》

我喜歡蒐集電影或是國外電視劇的原聲帶黑膠,這種感覺就像是購買電影小冊一樣非常的棒。

Jon Brion 製作的《淑女鳥》(Lady Bird)、《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或是由 Landy Newman 製作的《邁耶維茨家的故事》(The Meyerowitz Stories)、《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以及導演本人對音樂有愛的作品如《都是愛情惹的禍》(Rushmore)和《摩登愛情》(Modern Love);或是《戀夏五百日》((500)Days Of Summer)、《鴻孕當頭》(Juno)《壁花男孩》(Wallflower)這些包含獨立搖滾的合輯也會聽,且不論如何這些唱片封面都很有魅力。

蘇菲亞‧柯波拉(Sophia Coppola)導演的《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這三張原聲帶也超讚的。個人覺得原聲帶這分類或許最能滿足蒐藏者的心,其中,我選了在今年 6 月 12 日 RSD(RECORD STORE DAY)發行的《哈洛與茂德》(Harold and Maude)的原聲帶,是由 Cat Stevens 製作的名盤中的名盤,請務必將原聲帶與電影整套一起享用。

魏斯‧安德森(Wesley Anderson)導演的新作《法蘭西特派周報》(The French Dispatch)也出了黑膠,在「レコードの日」也將自己很愛的《海海人生》(The Life Aquatic)黑膠化。另外今年也將重發《小鬼當家》(Home Alone)電影裡播放的聖誕節合輯,非常推薦!

《雲端情人》(her)的原聲帶也很讚;《偶然與你相遇》(Me And You And Everyone We Know)、《性愛自修室》(Sex Education)、《在晴朗的一天出發》(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都是有名的原聲帶!

❷ Jammin' Sam Miller - 《Donkey Kong Country OST》

這個超厲害的喔。在原聲帶裡是相當稀有的(RARE 公司最棒了!),另外完成度受到高度讚賞的任天堂電動(SUPER Famicom)裡的《超級大金剛》(SUPER DONKEY KONG ),其三部曲中的「一」的原聲帶再製盤(用軟體抽出演奏資料,用當時的機材演奏並修正,無論如何都是很好的作品)用黑膠來聽真的很享受。獲准黑膠化資格的這點也很值得讚賞,總之請在完售之前入手。

The Format - 《Dog Problems》

不知為何最終陷入自己的回憶,太太太太喜歡的專輯不得不用唱片來聽,且用這樣的方式是最快樂的。而我超喜歡的專輯是《Dog Problems》,這張是 Nate Ruess 在組 Fun. 樂團爆紅之前,於 2007 年發行的作品。高中生時會以封面來買 CD ,這張是我一直很喜歡的專輯,黑膠的話則非常難以入手,但在三年前卻有人送這當作生日禮物,是我一邊落下唱針同時落淚想起的一張黑膠。今年再次重發了這張,價格變得稍微好入手了,推薦給大家。

❍ 對 Technics 製品的印象

Second Royal Record 的事務所兼商店裡有個空間,那邊放的就是 Technics 的唱盤,可以在那使用 DJ 的練習等等,樓上還有間名叫「ART ROCK NO.1」(*註 ¹³)的唱片行可以逛;我們試壓盤的唱片也在那裡放給大家聽,所以現在看到 Technics 的唱盤想起的回憶全都是京都的生活。一年之中總有好幾次以 DJ 身份播放黑膠,現場總是擺放著 Technics 的唱盤,果然很嚮往這樣的器材阿,我的夢想是希望有一天能家裡蒐齊這樣的器材組合,然後一邊練習著 DJ ,一邊製作混音。

¹³ ): ART ROCK NO.1,位居京都的二手唱片行。

❏ 想用 Technics 唱盤聽的黑膠唱片是?​

 Four Tet - 《There Is Love In You》(2009)

去年秋天終於重發的大名盤,不僅是封面美到不像話,聲音更是好到讓人快要哭出來。時常有人會說:「至今聽不到的聲音慢慢變得聽得見了」,這真的是這樣的一張專輯。很期待用 Technics 唱盤聽會是怎樣的感覺。


■ Technics 唱盤介紹

● Technics「SL-1200MK7」

全世界的 DJ 在放歌現場最常被使用的「SL-1200」系列最新機種。

除了 Direct drive motor(*註 ¹) 和 Platter(*註 ²)、Chassis(*註 ³) 等等全面更新以外,Tone arm(*註 ⁴) 及各種操作按鈕也沿襲了「SL-1200」的一貫配置,實現不變的極佳操作性能。配色則有黑色與銀色等兩種選擇。

 ¹ ) Direct drive motor(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モーター):直驅式馬達。直驅式機構是指一設備的動力來源直接由電動機提供,中間未經過變速箱或是皮帶等減速機構,對應的馬達會稱為直驅馬達。
² ) Platter(プラッター):黑膠播放器的轉盤
³ ) Chassis(シャーシ):黑膠播放器的底盤
⁴ ) Tone arm(トーンアーム):唱臂

● Technics「SL-1200G」

被音樂愛好者廣泛喜愛的音樂欣賞專用機種「Grand Class」系列的播放器。

解決了 Direct drive 系統的問題,實現穩定性極高的迴轉,搭載由 Technics 開發的 Coreless direct drive motor(*註 ⁵) 。通過結合控制技術,提升了迴轉的控制能力。配色為銀色。

⁵ ) Coreless direct drive motor(コアレス・ダイレクト・ドライブモーター):無機芯直驅馬達

Technics 官網:https://pmst.panasonic.com.tw/technics/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