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TMHT-001】Platinum 900 - 《於是,我們就成了珍奇美好的音樂》​

■ 篇名:《於是,我們就成了珍奇美好的音樂》
■ 翻号: #TMHT - 001  
■ 文字總量:2703 字
■ 翻譯 / 校稿:第1翅腸試翻譯的馬克ㄕ君 / 愛迪生
■ 發行商:隨時可能會腰斬的翻譯組 
■ 原文出處:收錄在 Platinum 900 於 2021 年發行的《Free(at last)》黑膠專輯的內頁訪談

✦ 翻譯前的碎碎念

Platinum 900(#プラチナム900)是由坂田直子、西村一彦、飯星裕史三人組成,出道作《プラチナム航空 900便》於 1997 年發行;並在 1999 年發行帶有「和製 Funk Jazz」樂風的《Free(at last)》後便解散。他們的音樂在當時並未受到太多關注,極短的樂團生涯中,也僅留下一張單曲、 兩張迷你專輯,以及一張完整專輯 。

近年受到 City Pop 的風潮影響,以及《obscure city pop cd's 1986-2006》等音樂工具書的再評價,才讓《Free(at last)》這張樂團唯一的完整專輯,躍升成了二手市場上爭相搶購的珍稀之作。

翻攝自《obscure city pop cd's 1986-2006》一書,收錄 CD  為主的 70~80 年代 City Pop 隱藏名盤。
2020 年由 DU BOOKS 發行

《obscure city pop cd's 1986-2006》一書裡頭形容《Free(at last)》:
「若是以黑膠時代來比喻的話,唱針不論從何處落下都是美好的。」

這張不僅能聽見濃厚多汁的 Funk Jazz 躍動,同時還添加合成器與弦樂等編曲巧思;女主唱坂田直子的哀甜嗓音(讓我想起具島直子),更是代表了日本 90 年代那種細水長流式的 J-POP 情懷。

今年 8 月由「CITY POP on VINYL」以高音質的方式重新壓印,並首度以黑膠形式推出,讓期盼已久的樂迷們,終於能夠以合理的價格入手這張 Platinum 900 的名作。

這次我也順利入手了這張黑膠,同時推坑才剛入門黑膠不久的友人購買,並遊說他翻譯了這篇收錄在黑膠版本的文字訪談(笑)。希望透過友人的翻譯,能讓更多人認識到這支在 90 年代被隱沒的美好樂團,也請大家多多支持這個 #隨時可能會腰斬的翻譯組。


✐ 翻譯史大斗


✦ 前言

該唱片在樂團解散後,被眾多音樂雜誌及網路媒體欽點為名盤,重版再發售的呼聲也不絕於耳。中古盤在二手市場上也擁有極高價值,現在幾乎是一片難求的珍貴唱片。但關於 Platinum 900 成員們的資訊好似謎團一般,「他們真的存在嗎?」、「會不會是架空的虛擬樂團啊?」。那會兒正謠言滿天飛,而在二十幾年前發行當時,在營業處販售著他們的唱片的我(筆者),如今終於成功和團員們取得訪問許可,本次將由坂田直子(簡稱 N),與西村一彥(簡稱 K)來接受採訪。​

N:「因為買不到自己的唱片感到困擾,真的很開心(笑)」。

—— 雖然猶如彗星一般稍縱即逝,但還是跟我們說說成團的經緯吧。​

N:太久以前的記憶都模糊不清了,80 年代當時還是十幾歲的大家都各自組了自己的樂團。我的話是負責 Bass 的,十幾歲的時候透過一起玩團的鼓手朋友(Chara 的巡演鼓手)介紹,認識了一彥。他當時正在寫原創歌,那首歌真的很酷!(這樣說不知道會不會太超過,但就像現在的 Vulfpeck *註 ¹)。到了二十幾歲之後我們兩個都暫停了樂團活動,只是興趣般的偶爾做做 Demo,或是在朋友的結婚典禮上表演之類的。那段日子的某天,我帶了一彥的曲子去當時的公司配唱,他們一下就喜歡上了。從那兒到和大型唱片公司簽約還是花了很長一段時間呢。」​

註 ¹: Vulfpeck 是成立於 2011 年的美國放克樂隊 

K:「最初的 Demo 是和我在加州求學時期的友人 - Jonathan Miles 君一起創作的,他在位於市谷的 Sony 工作的那段期間幫我錄製,之後在高田馬場的 Freaks 錄音室也幫我錄了 Demo 喔。當時連同我們的經紀人 もっちゃん坂本圭二郎先生,為了我們跑遍各大唱片公司,もっちゃん 他可是 SPECTRUM(*註 ²)的樂迷,現在想想他真的功不可沒呢!」​

註 ²:SPECTRUM(スペクトラム)活躍於 1979 年至 1981 年的日本樂隊,曲風為 Jazz、Fusion、Brass rock。​

推薦曲〈Tomato-Ippatsu〉https://youtu.be/FoHcUQ7GezI

N:「もっちゃん!阿哩阿斗!話說回來,拿到第一張唱片約後,便開始錄音工作。隨後也在事務所的介紹之下認識了身兼鍵盤、編曲、電子音控等多重身分的飯星君,不久便成了我們的正式團員。飯星君應該是我們三人當中最認真當音樂家的一個(靠音樂吃飯的意思),日本藝術大學畢業的他什麼都會,也有著小熊玩偶的萌印象,溫柔沉穩且興趣廣泛。那時我們每天都會去飯星君位在參宮橋的公寓聚會呢。​

—— 關於團名的由來。

N:「我們的目標是做出『在白金台擁有獨棟別墅的五十歲中產階級阿姨(中產姨),會在客廳用 Mark Levinson(*註 ³)播放』的音樂。音樂概念就是『中產姨時尚貴族』啦!就這樣取了 Platinum 外加一個 900 的團名。​

註 ³由同名創始人馬克.萊文森(Mark Levinson)於 1972 年創立的美國高端音頻設備品牌。​

​K:「那個,這應該是一般人很難理解的地方吧(笑)。不論是中產姨還是白金台貴婦的部分都有聽沒有懂,但我記得團名確實是在白金台取的,愈發有種土中帶酷的感覺。最初的團名則是「Naoko et al.」喔。​

—— 音樂性的根源。

K:「我是 Chic 或一種叫 KC(*註 ⁴)的 Funky Disco 系的,飯星君則是日藝畢業的,對 Bartók(*註 ⁵)有所研究,也有古典樂的基礎,給人有種類似 Lonnie Liston Smith(*註 ⁶)的遼闊感。我不禁想起他曾在還很健康的時候,小跑步的把 Wurlitzer 電鋼琴搬到雪鐵龍的後車廂的樣子。(飯星氏在合宿錄音的時候發病)」​

註 ⁴:KC 意指 KC and the Sunshine 樂隊,是一支美國迪斯科和放克樂隊,成立於 1973 年。此處西村將其列為放克音樂的一種。
註 ​​⁵:巴爾托克·貝拉·維克托·亞諾什(Bartók)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
匈牙利作曲家之一,是匈牙利現代音樂的領袖人物。​​

註 ⁶ :Lonnie Liston Smith 為美國知名爵士鍵盤手,擅長 Fusion、Funk、Smooth Jazz 等曲風。

N:「一彥原本就是歸國子女,所以也有受到美國 70 年代的電視音樂的薰陶吧。我雖說是紮紮實實的日本人,但受到年長表親的影響,有時也會聽聽荒井由實,西洋音樂就是 The Nolans(*註 ⁷)或麥可傑克森之類的吧。可能多少也受到 80 年代的 British Movement(*註 ⁸)的洗禮?在 MTV 看了上百次同樣的東西。​

註 ​​⁷ :The Nolans 是來自愛爾蘭的家庭樂隊,活躍於 70 年代 Disco 舞曲的佼佼者。​​
註 ⁸ :British Movement 在此處應指 British Invasion(英倫入侵)。英國音樂和英國文化行為影響美國的流行文化,而形成大西洋兩岸,浩瀚洶湧的反傳統運動。60 年代披頭四在全球引起熱烈追捧,為英倫入侵的高峰;70、80 年代,多支英國龐克樂隊打入美國市場,是第二波的英倫入侵現象;21 世紀則由英國歌姬愛黛兒打開第三波的英倫入侵。​

K:「你那時不是很喜歡杜蘭杜蘭(*註 ⁹)嗎?」​

N:「是 Kajagoogoo 啦(笑),而且還是利馬爾Kajagoogoo主唱 *註 ¹⁰)退團之後(笑),該不會土中帶酷的土就是在說我本人吧?」​

註 ⁹:Duran Duran 是 1980 年代至今歷久不衰的樂團之一,開創所謂流行電音和新浪潮樂風之地位。
​註 ​¹⁰:Kajagoogoo 是英國的新浪潮樂隊,1983 年以主打單曲〈Too Shy〉而聞名。​

K:「樂器方面的話,當時有一台羅德斯琴(Rhodes Mark 1)Wurlitzer、Minimoog 合成器、ARP Odyssey 電子琴等等,而且也同時在二手市場上物色 ARP 2600Prophet -5 等樂器。當時就算錄音室有 Focusrite 的錄音介面,我們還是會用德律風根(TELEFUNKEN)和 NEVE。​

自己的曲子在當時被擔任製作人的中村哲先生說:『好像蠻 CTI 風的(*註 ¹¹),有點土中帶酷呢,我懂!』,隨後也陸續加入了音樂家沼澤尚先生啊、西慎嗣先生等超豪華卡司,真是有夠奢侈的!其後也從錄音工程師的中村悦弘先生那兒學到了很多東西,真多謝他的照顧了!」​

N:「我們對現場演出的執著,對樂手的堅持等等,真的花了很多錢,而且每天每天都去喝酒⋯這就是唱片公司的種種。」​

註 ​¹¹:CTI 全名為「Creed Taylor Issue」,由 Creed Taylor 於 1967 年創立的美國爵士專門廠牌,致力將爵士推廣給大眾,並將古典樂與當時的靈魂樂等樂風融入爵士樂裡。廠牌旗下代表人物有 Art Farmer、Grover Washington Jr.、George Benson、Hubert Laws、Nina Simone、Paul Desmond 等音樂家。


—— 在現今雖是非常奢華的製作過程,透過這次的重製又再次體驗了一次,那麼請說說最後的感想吧。

K:「今年是飯星君過世的十週年,CD 剛出的時候,飯星君說過也想發行黑膠版本,他應該會感到很高興吧!順便一提,這次的黑膠封面,是當時我們為了黑膠版本試拍的照片,然而作夢也沒想過,能在二十年後的復刻盤上看到。​

雖然我現在過著和音樂毫不相干的生活,但當時我們三人不成熟的 Funky 樂風,透過這次的復刻盤,還有機會能讓更多人聽見,真的很開心!以前有一個穿著 JUN 的大衣的自大人士曾說過:『這種東西賣不出去啦!』,的確當時也真的賣不出去,但我們不服輸,我很喜歡當時的我們,也覺得我們真的超~酷~der~」​

N:「在天國的飯星君,應該正在用他胖胖的手指,在羅德斯琴上為我們刷著顫音吧。當時我們做了一個叫『日本 Rare Groove 學會』的網站,也在電台上宣傳過,但實則表演過的場次屈指可數,也不怎麼熱衷於參加推廣活動。當時自稱 Rare Groove 的我們,想不到在二十年後真的變成了「Rare」Groove。在那之中,真心地感謝當時就喜歡我們的音樂、注意到我們的人。阿哩阿抖謝謝!​

由西村一彦、坂田直子、飯星裕史組成的 Platinum 900(#プラチナム900)




✦ 翻譯後記


從澤北幫忙代購這張盤,約莫隔了兩週才真的放來聽,四個字:「餘音繞樑啊」(五個字了)。​

而翻譯這張盤的訪談完全是個意外,開始只是想活絡一下許久未用的日文筋骨,但最後伴隨著對樂團的了解,還是被圈粉惹(好新潮的詞彙)。​

最後翻譯到一彥君說感想的部分,甚至還滴了二到三滴左右的眼淚,雖然我在廣義和狹義來說,都不是什麼成功人士,但那段話真的共感深切,有時後我們就是要很深刻地相信自己做的任何選擇,不論成功與否。​

感謝音樂好夥伴澤北 aka 淡水黑膠大帝的熱情推薦,讓我收了一張值得細品的好盤,在專輯裡最喜歡<眩しいフォトグラフ>坂田清甜的嗓音 + 直擊我心的 Bass line,無限重播中!​


大家有好好看翻譯嗎,該不會是直接滑到最後這句吧^_^?
之後我會偶爾出現在翻譯組的部分,よろしく〜

(本篇翻譯是由 #第1翅腸試翻譯的馬克ㄕ君 贊助播出)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