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中國底特律”的汽車產業興衰

日本《東方新報》1月14日文章,原題:汽車產業基地、“中國底特律”重慶進入新能源車和智慧汽車時代 在擁有3000多萬人口、面積與北海道相近的重慶,有中美合資的長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中日合資的慶鈴汽車,以及本土汽車品牌長安汽車、東風小康等45家汽車生產企業、1600多家汽車零部件企業。重慶據稱是一座年產值高達6000億元人民幣的汽車製造大市(上述資料應為成渝經濟圈合計——編者注)。

從2010年開始,重慶逐漸有了“中國的底特律”的稱號。2014年至2016年,重慶汽車年產量分別是260萬輛、300萬輛、316萬輛,連續3年位居全國汽車產量榜首。但在2017年,被廣州搶走頭把交椅後,重慶2018年的汽車產量跌至172萬輛。由於產品競爭力和檔次不高,重慶汽車受到了汽車市場蕭條的直接影響。

直面危機的重慶市政府在2018年12月釋出《關於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為推進汽車產業的智慧化,重慶市決定在2022年之前投入180億元人民幣的研發經費。去年9月,重慶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在記者會上表示,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但當年1至8月,該市汽車生產額同比增長3.5%。共同出席記者會的長安汽車副總裁葉沛稱,將把重點放在開發新能源汽車和智慧化汽車上,並淘汰那些沒有競爭力的車型。

對於中國政府來說,與經濟發達的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相比,如何促進內陸城市的經濟發展是一個長期課題。中國期待重慶成為推動西部經濟發展的一個據點。近年來,重慶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節點,也是連線歐亞大陸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物流樞紐。重慶的興衰關乎中國經濟,而重慶的發展則與汽車產業密不可分。(曾茂譯)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