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出し画像

【TMHT-004&3】APPLE VINEGAR Music Award 2021 ▎大賞得主訪問:BIM

■ 篇名:APPLE VINEGAR Music Award 2021 大賞得主訪問:BIM
■ 翻号:#TMHT - 004
■ 文字總量:11433字
■ 翻譯 / 校稿:多名尼特君 / 愛迪生發明的是黑暗
■ 發行商:隨時可能會腰斬的翻譯組 
■ 原文出處:APPLE VINEGAR Music Award

內文註釋:【 さん = 桑 】【 くん = 君 】【アジカン = 阿吉康(鯵缶)= AKG = ASIA KUNG-FU GENERATION = 亞細亞功夫世代】
Boston Bag(2020 年)


——  那可以再次請教這次授獎的理由,又或者可以請後藤桑告訴我們《Boston Bag》這張專輯的優點在哪嗎?

 
Gotch:雖然說我已經在廣播中提到過,不過可以說是對於 BIM 君的「原來是這樣的饒舌歌手啊」的這種個性部分,該說是聽過音樂就會明白才好……或是說作風已經很明確地被樹立在那。就有點像是說,不管是在他的饒舌啊、樂曲方面都蓋上了一個「BIM 印記」的那種感覺。好比說我們做自己的作品時,「啊、這首歌有個 AKG 感(原文:アジカン印)在其中」這樣,要能達到表現出像是我們自己曲風的部分時,可以說是費盡心力。對《Boston Bag》專輯來說感覺像是直接突破一般,即便將來在回顧 BIM 君的生涯時,我想應該也會覺得這是其中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吧。特別是在這次選出的 10 張作品中,關於這部份也收到許多這樣的評價。啊,真不好意思好像有點高高在上的感覺。
 
BIM:不不不,別說什麼高高在上的這種話……。我本來也就是作為一介粉絲,真的是感覺非常的害羞呢,連 Gotch 桑的臉都不敢看(笑)。
 

——(笑)。不過自己對於做完《Boston Bag》這張作品時,是否有意識到自己彷彿達到了一個代表性的高點呢?
 
BIM:說實話,在發表之前還是有像是「我自己是超級喜歡啦,不過大家又會怎麼想呢?這張專輯行不行呢?」之類的擔心。


—— 這是那方面產生的擔心?
 
BIM:關於這部份,就跟我剛剛在廣播中也有提到的一樣,畢竟是有種疫情期間自己獨自一人在家中與自己對話所做出來的感覺,而對於我自己的想法是否能被世間大眾所認同這件事,我除了靠著去「發表」作品之外並無他法,這點是蠻恐怖的。
 

—— 雖說剛剛後藤桑在廣播中也有說到「是從 THE OTOGIBANASHI’S 時期就開始知道他們了」,這次對於在《Boston Bag》中所感受到與之前的變化,又或者是說,到達一個新的領域的部分是指那邊呢?
 
Gotch:一直以來都在對 BIM 君做定點觀察,雖然這樣說還蠻失禮的,不過一直以來都是站在一個:「他到底要用什麼方式去把 PUNPEE 幹掉呢?」的角度來看呢。若拿來做比較,絕非 PUNPEE 莫屬吧,而帶著一種,如果不在專輯中展現出與眾不同的部分也絕對不行吧,我是以這樣的心態在聽的。而在聽了《Boston Bag》之後馬上就知道與眾不同之處。當然 PUNPEE 是隸屬於同廠牌的前輩、也有其致敬的部分,而在想著 BIM 君要在哪邊表現出屬於他自己味道的特別之處時,才去聽了《Boston Bag》並拿來比較,雖說此舉真的是蠻失禮,但真的是個性非常明確的一張專輯。作為一個很煩的粉絲就會有著「就是用這裡決勝負的對吧!」的這種將感情投入進去的心情呢。應該說是作為一張打倒他的專輯還是什麼,可以聽見其中獨屬於「BIM」的品味能做得出來的副歌與旋律的部分。
 
BIM:剛剛的評論我好感動啊。好想把剛剛那段的音源擷取出來,一直重播「除了 BIM 之外沒人做得出來」那段啊(笑)。
 
Gotch:真的,感覺有好好地打了一仗呢。
 



—— 從第一張發表的個人創作《The Beam》至現在的《Boston Bag》為止,感受到其中使用多樣性的樂器分軌廣泛增加,這是有意識地在做嗎?

BIM:我想對有在作曲的人而言應該大家都是這麼想的,比如說在作曲時總會想說要做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之類的,在做最新的歌曲時每次都會這麼想呢。因為這麼想的話,就可以去期待該如何在至今從未使用的樂器分軌中,該如何開心地去饒舌。我想您可以從其中感受到多樣性的部分應該是來自於這邊呢。
 

—— 開始去享受挑戰成功的部份。
 
BIM:確實是這樣呢。雖說確實是會有先將 FLOW(腔)想出來的部分沒錯,但特別是在不是由自己負責作曲時,對於該怎麼去貼合樂曲本身的部分就是要靠瞬間反應去做呈現這種感覺。像在《Boston Bag》中與 No Buses 一起做的〈Non Fiction〉這首也是,其中就有唱出現像是自己沒料想到的 HOOK(副歌),大概是像這種感覺,那個過程很開心呢。


Gotch:的確呢,在聽專輯時也有表現出這樣的感覺呢。該說是愉悅還是什麼,就是不單單只有帥氣這個部分,感覺上也能十分放鬆地去完成。我想這部分或許也是因為製作期間,現場所孕育的氛圍跟感受有融入其中的緣故吧。
 

—— 感覺樂團與嘻哈間的距離有漸漸靠近的趨勢,雖說光是字面上看到 No Buses 與 BIM 君這樣的組合就感到有點不可思議,但做出的曲子卻很自然呢。對於樂團與嘻哈間的距離這樣慢慢自然地靠近這部分,後藤桑覺得如何呢?
 
Gotch:自己十分喜歡 Teenage Fanclub 這個團,他們跑去跟 De La Soul 一起做一首叫〈Fallin〉的曲子真的是超級帥,那一直是我的理想呢。不可思議的是我自己的個人活動有種漸漸走向那邊的感覺,對於以前能夠看到那兩組的邂逅,就會覺得「這個組合真的是有夠讚啊」,明明這兩組截然不同的曲風,可以覺得因為會造成緊張即便不見面也行啊之類的呢。畢竟感覺以前應該是有過不少摩擦。但我認為,就其本質上來說,這就只是像去找到一個同樣喜歡音樂的人那樣有一點點小開心的程度罷了,畢竟大家其實並沒有聽麼多音樂呢。如果是站在這層意義上來看的話,雖然說不隸屬相同的音樂類別,但我認為應該有蠻多人會自己覺得:「從廣義上來說大家不都是夥伴嗎」。
 
BIM:如果要說相同年代的樂團的話,像是 D.A.N. 就跟我算是同輩,而 KID FRESINO 還有 kZm 等人雖然都跟我一樣大,不過光是看到他們還能這樣繼續活動下去這件事,就讓我感到十分欣慰。
 
Gotch:的確會這樣想呢。
 
BIM:就有種「你這傢伙居然還活著啊!好,我不孤單!」的那種感覺。我認為在嘻哈音樂中也有各式各樣的表現形式,即便是走不同的路數、各分東西,但只要能持續下去、繼續走在喜歡音樂創作的路上,就會覺得「這傢伙超讚啊!」。
 
Gotch:而且現在對人表示尊敬的方式也與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的話感覺是忌妒心走在前頭,彼此間更加劍拔弩張的關係,大家著重的點在於要怎麼做才能夠在眾樂團中脫穎而出。那時所謂新的方式,指的是在還沒有社群媒體時代的創新,比方像是:「是誰能夠讓大家知道自己才是第一個做這件事的人」的這點。不過現在,無論是誰、無論何地都可以直接將作品上傳,即便發現一些創新的東西也馬上就會被超過。正因為如此,要怎麼樣樹立自己的個性就變得更為重要,從這層意義上來說人與人之間忌妒的部分便會消失呢,又或者說像是看到別人的活躍會替他高興還是怎樣的。好比有誰做出了一個很棒的專輯,無論自己是否作為一名普通聽眾、還是做為一位音樂人都會覺得「太好了呢!這不是超棒的嗎!」的感覺。
 
BIM:如果大家都可以變成這樣想就太好了呢。
 
Gotch:對呢,不過現在會這樣想的人應該蠻多的吧?
 
BIM:我認為應該是有在增加的趨勢。相對而言,比較像是當別人做出一張不錯的專輯時,會去想著「可惡!」的人比起以前感覺上變少了。不過關於這點,也是因為我們這個年代比較沒有要互相去 diss 彼此的狀況呢。
 
Gotch:確實是這樣,年代背景的部分感覺也有關聯呢。
 

—— 該說是隨年紀增長還是什麼的,不過話說回來 BIM 君年輕氣盛時也是……。

Gotch:我在別的訪談中看到,你以前是不是好像有點討厭 FRESINO 君。
 
BIM:並不是「討厭」哦,而是「超討厭」(笑)。順帶一提因為也超討厭kZm,雖然那時就會想說「滾一邊去不就好了」,但現在就真的是超喜歡了。啊,那個「超喜歡」的部份麻煩幫我卡掉(笑),有點太噁。現在就是好朋友啦。
 
Gotch:這個變化還真劇烈呢,畢竟我就想說你們以前感覺好像蠻不對盤的。
 
BIM:之前在跟 FRESINO 等人聊天的時候,被說了一次「不就是因為本身沒什麼自信,所以為了增加信心才這麼做的嗎?」後,自己才一瞬間恍然大悟覺得「好像真的是這樣……」。「也並不是為了要去完成什麼事情,而是只要可以做到自己去自我肯定這件事的話,那去肯定他人也絕對不是件難事不是嗎?」被這樣說了呢,他們還真是成熟哪。
 
Gotch:OTG’sFla$hBackS 間感覺也是類似的關係嗎?

Fla$hBackS 是由 DJ Febb、JJJ、KID FRESINO 三人組成的嘻哈團體

*(OTG’s = THE OTOGIBANASHI’S 的簡稱 )

BIM:對啊,在聽過 Febb 的饒舌之後,我真的有一度想說我乾脆回家洗洗睡別搞饒舌算了。想說「有如此會饒舌的傢伙在,那真的是不用混了」。

(補充:Febb 於 2018 年 2 月 15 日逝世)
 

Gotch:當時 SNS 也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呢。
 
BIM:就像剛剛在廣播中也有提到關於嘻哈與搖滾的話題,畢竟像 Fla$hBackS跟我們 OTG’s 算是同期出現,他們其中除了JJJ君以外是同歲之外,我們大多都是被找去一些搖滾的場子,但他們則是狂出現在前輩所辦的深夜嘻哈活動中。我就好像變成屬於在搖滾那掛,演出機會則多在下北等地,而那樣的經驗,就讓自己心中有著一個好像自己不屬於嘻哈圈的丟臉時期。大概是在10幾歲後半到 20 幾歲前半那個時期,可能因為有這樣的時期,所以讓我那時對於同年代的感到很忌妒呢。
 
Gotch:不過想到這段過去就會覺得這張《Boston Bag》真的是越發令人感動呢。
 
BIM:哈哈哈(笑)。
 

—— 有種像是將這樣原本不滿的情結去做好好的延伸發揮的感覺。
 
Gotch:有個昇華至一個高點的感覺呢。
 
BIM:像是還有請高城君也一起參加之類的。
 
Gotch:有種把以前跟搖滾團共演時的人脈再利用的感覺呢。
 
BIM:收回伏筆(笑)。
 
Gotch:不會有「活該你看看你」這類的想法的部分,我覺得真的是很棒的一點呢。
 

—— 當然像後藤桑也有在寫詞,但對於 BIM 君的歌詞部分是怎麼想的呢?
 
Gotch:首先想到的,是他幾乎不按套路來唱這個部分呢。舉例來說,不是會有著像是「嘻哈裡面就是會有像這樣的歌詞」這種會如同照慣例般來書寫的部分嗎?作為一個喜歡音樂的粉絲而言,一想到「他們繼續下去會唱哪些東西呢?」時,就會想說,一般而言照慣例手法來表現的人,往往寫到後面就會越來越難困難,又或者漸漸開始會沒有能寫的東西呢。但這點在 BIM 君身上就絲毫不會有半點擔心。他不但可以寫各式各樣的東西、且能夠侃侃而談、也有辦法把其當做自己的一部分來唱,當然客座演出也能做到。我認為即便再怎麼想要去闡述自己的價值觀亦或是成長背景等等,在語調上的呈現其實沒有想中多。他的寫法並不是像是去使用業界術語、亦或是說俚語那樣,非得要有共同的職業或是文化背景才能聽懂的寫法,而是再更為開闊一點如同流行樂般的寫詞方式呢。也就是說,我反而會想要聽聽看他以饒舌歌手為視角所寫的曲子呢。
 
BIM:確實是這樣。但感覺上就像是把前一天小酌時所說過的話一下就寫出來那樣。好比如果寫了連我都會對自己說出「欸、這怎麼有點不對。感覺好噁」這樣的曲子的話,我認為大家也絕對不會想聽吧,所以我在用字選詞方面也會選那種自己講出來沒有違和感的來做使用呢。不過話雖這麼說,這也不是刻意的就是了。
 
Gotch:用詞上掌握了一個絕妙的溫度感呢。BIM 君的音樂上的定位,與其說是聚焦在歌詞上,不如說是著眼在一個再稍微廣一點的部分上呢。如果綜觀從樂曲、FLOW、旋律、再到歌詞上來看的話,現在就會稍微了解為什麼他會自己說出「要說自己是饒舌歌手好像也有點不太對」的這種感覺了。
 



—— 我認為 OTG’s 的詞本身虛構創作感蠻強烈的,在那之後的
《The Beam》又變得朝向十分個人化的發展。而這次的作品該說是讓兩者中和在其中,還是該說像是將兩者收放自如的展現。

BIM 於 2018 年發行的首張專輯《The Beam》

BIM:要寫這種比較偏個人的東西真的是要花蠻大體力的,所以想說要讓自己過得稍微再開心一點才在《The Beam》中這樣呈現。想說這樣對聽的人來說應該也是一個比較剛好的做法(笑)。
 
Gotch:如果要走這種內省的路線的話,就會有種不得不一點一點慢慢消磨自己的感覺呢。
 

—— 在做《The Beam》的時候感覺也是很辛苦呢
 
BIM:對啊,就有種如果下次還要再來一次話就勢必得要做好覺悟了的感覺,是一種「會瘦哦」的感覺(笑)。還有可能會變得很憔悴。不過這次是做的蠻開心的呢。雖說也不全然是只有開心的部分啦,不過大抵上來說都是以一個輕鬆愉悅的心情在做。
 
Gotch:三原桑(三原勇希)也有說過跟拿前作去做對比之類的話呢。說了由內省部分而來的變化不是也蠻好的嗎這樣的話。
 
BIM:不過這邊反倒換我想提問了,在樂團以及個人活動間是怎麼作出區分的呢?
 
Gotch:樂團的話,我一直都覺得成員的大家都是自己人。畢竟我還有包含作曲的部分,所以與其相對我自己的意見方面的存在感就會比較重,不過責任方面的話則是分成四等份唷。個人活動方面的話因為我會有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比較像是請夥伴一起來幫忙的感覺。與那些夥伴間因為有著像是「禮尚往來(原文為:行って来い)」般的關係,比如說如果是來參加的吉他手為了製作隊長的專輯的話,就會集合大家把自己所能借的知識一起借出來這種感覺,像是作為一群悠哉夥伴們一起製作的這種感覺呢。

不過做出來的曲子或什麼的,講句實在的,無論是個人活動亦或是 AKG,「其實在哪邊都能做吧?」這種感覺也是有的。雖是這麼說,不過也會有著「AKG 的團員可能比較沒有那麼喜歡這種路線的吧」的想法在。不過,以 AKG 名義來做的好處是,就因為是樂團所以就可以在現場時做各種演出。但個人活動的話,光是將樂團成員召集起來這件事上就得花錢,所以實在是很難做到呢。就這層意義上來說真的是有點羨慕嘻哈音樂啊。
 
BIM:畢竟我們用一根 USB 就可以做到這些事了呢。
 
Gotch:對啊對啊,樂團就是一種像是被稱為樂團的命運共同體般的群體,雖然說可以做大量現場演出、也有去海外啊、去音樂祭啊等等的機會,在這點上面真的是覺得 AKG 對自己而言是個相當重要的存在。如果有真的想唱的歌,那就努力帶去給 AKG 演出,這樣能給大眾聽到的機會也會比較多。不過就是偶爾也會有像是「感覺成員不是很樂在其中啊」這種感覺。如果換做是 BIM 君的話,團體與個人間的差異又是如何呢?
 
BIM:團體的話,會像是「做出一個名為 BIM 的角色」的感覺呢。那如果是個人的話,就會像是將那個名為 BIM 的角色帶進平常的自己的感覺。
 
Gotch:這麼說,果然是個人活動的時候比較接近自己的感覺呢。在團體中的話,感覺上好像就必須去貫徹「團體中的 BIM」的角色這樣嗎。
 
BIM:在我本來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就不是什麼風雲人物,當時比較像是我在講一些屁話、在鬧的時候會被別人說「喂!吵死了!」這樣,不過現在因為在團體中的定位,使我變得不好好將這個角色扮演好不行的感覺。所以以前比較會有一種好像在扮演 BIM 這個角色的感覺呢。現在則是完全沒有這種感覺就是了。
 
Gotch:我懂,我也常常會說 AKG 給我的印象「感覺上就像坐在巨大機器人的駕駛艙裡」這樣。因為關係著許多人,所以光是連移動右手這件事都變的相當重要啊。
 
BIM:不好好確認好可不行。
 
Gotch:對啊,個人活動比較不會那麼拘束這樣。話說我有一個對饒舌歌手而言十分淺薄的疑問,我一直覺得很不可思議的是,像那麼大量的歌詞在現場表演到底是怎麼背起來的?
 
BIM:其實一直都在忘詞啊。反正只要一忘詞就把麥克風對著台下觀眾,他們都幫我們背得很熟(笑)。
 
Gotch:你這不就是一個超級老練的藝人嗎(笑)。
 
BIM 前一陣子在有一個在 Billboard 辦專場的機會,在唱〈Bonita〉這首時把第一跟第二部份搞反,還好後面的 DJ 當時努力往回拉、盡力幫我救場(笑)。我完全就是在失誤呢。

Gotch:原來是這樣啊。雖然說我一般看那種演出都是在 YouTube 上居多,但就是會想說「到底為什麼唱饒舌的人可以如此投入其中(將話語投入身心靈)」。啊不過說到觀眾會記得歌詞這部份倒是真的呢。
 
BIM:我大概是會去用韻腳的部分去記。像是「詞到這邊為止是用押韻來接續,然後從這邊開始的話就變成旋律的部份」這樣的大方向來去記,另外就是因為是我自己寫的詞所以唸一唸不知不覺間就記起來了。
 
Gotch:指的就是節奏與 Flow 的部分吧。我自己的話,因為只有句子結尾的部份有一些簡單的韻,像是只有在第一、第二段結束的部份會是相同的之類的,一不小心的話第一、二段就會唱反呢。
 
BIM:那樣豈不是給自己帶來超大的難題嗎(笑)。
 
Gotch:對啊。一那樣的話,因為跟樂團的話就會有一些合聲的部份之類的,全力去唱結果卻把的一段的副歌唱成第二段,旁邊就會有個在唱完全不同歌詞的傢伙在那邊(笑)。另外就是,想到樂團的好處就是間奏的部份可以表演得很長。有時會覺得用音軌同步演出的話會有點不太自由,因為音軌的時間上會是固定的,明明想著「現在氣氛正嗨不想要現在就用這個尾奏結束啊」,然後就近尾聲了這樣。像這種狀況身為饒舌歌手的各位不會覺得有點壓力嗎?

BIM:因為我自己是還沒有這樣的體驗,所以大概有點知足常樂的感覺。但之前只有一次跟樂團時有讓我小小在天上飛過一下子(笑)。的確在之前 DJ 演出的時候也會有「如果這邊可以再稍微拉長一點點的話……」這種時候沒錯。
 
Gotch:如果是跟樂團一起演出的話,當下就可以配合 BIM 君演出的熱度來一起將場子炒得更熱呢。就像 Kendrick Lamar 等人也會帶著樂團一起表演,有時候就會覺得能成為他們那樣便是努力的目標。
 
BIM:在排練室與 Ovall 的 Shingo Suzuki 一起排練的時候被問說「不如把這邊再拉長一點吧?」,我就想說「做這種事情是可以的嗎!?這樣不算犯規嗎!?」(笑)。結果大家幫我延長了演出最後尾奏的部份,一直演奏到我退場為止。那感覺好爽就像巨星一樣呢。
 
Gotch:說到「感覺就像巨星一樣的心情」的話,我覺得最近饒舌圈的歌手們都有一種搖滾巨星般的氣勢在呢。像 BIM 君也是、kZm 也是如此,感覺現在的饒舌歌手儼然成為像是以前那種搖滾巨星般的存在。想著如果我現在還是十幾歲的年輕人的話,我應該會超級崇拜你們的吧。
 

—— 那指的是崇拜光鮮亮麗的部份嗎?
 
Gotch:這該怎麼說才好呢。該說是覺得非常有搖滾感呢,還是說就像是 Kurt Cobain 那樣,不自覺地就會看向帶有像他那種感覺的饒舌歌手呢。做為一個巨星般的存在這件事,無論是對這個世界或是對這個社會,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是如此,但在喜歡音樂的人眼中看起來便會是那樣的存在呢。舉個例來說,像 KOHH 看起來完全就是一個搖滾巨星呢。當然我想可能還會有用其他「某某巨星」來形容會更加貼切的詞也說不一定。
 
BIM:像我們這輩 1993年 或 1994 年左右出生的,該說是還保有一點像是「吃苦耐勞世代」在其中還是怎麼的,但像是那種「完美天才」般的人可說是不存在呢。
 
Gotch:雖然說我是不會這麼想啦(笑)。
 
BIM:但像我們一直以來都是這麼想的。彼此間會認為對方「哇這傢伙簡直就是天才啊」的傢伙不存在,而會自己去認為自己本身就是天才的人更是不存在。不過比我們年紀小的饒舌歌手們就很有那種巨星架式。
 
Gotch:像是 BIM 君的歌曲中就有像那樣害羞的部份在其中呢。
 
BIM:畢竟我就無法散發那種壞壞痞痞的感覺呢(笑)。
 
Gotch:像我也無法散發出這種痞痞的感覺,所以這個部份我就很感同深受呢。一邊想著「大家就這樣在外面吃火腿真的好猛啊」,然後演出時就自己一直待在休息室裡面呢。
 

—— 雖然剛剛說 BIM 君的歌曲中有「害羞的部份」在其中,但也不是說《Boston Bag》就好像是一張「要去改變整個音樂場景給你看」這樣的作品哦。而是作為一張達成個人里程碑般的專輯。而以這樣的作品得獎我認為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Gotch:的確是這樣沒錯呢。不過,APPLE VINEGAR 畢竟還是所謂的「作品獎」呢。也就是說像是新人獎這樣的獎項,便是著重聚焦在新人這個類別中的嘻哈歌手呢。偏像是以一個「誕生了一個厲害的嘻哈歌手」這樣的角度來頒發的獎項。或許會有連同音樂本身一起綜觀俯瞰來做評價的獎項或場所也說不一定,但我覺得還是沒有辦法做到這麼廣。因為像要將聚光燈聚焦在 Track Maker 身上這件事,一般來說幾乎沒有,所以在這層意義上,我也有著希望這個獎項多少能成為像是橋梁般的角色的心情在其中。雖然說這個獎是頒給 BIM 君,但實際上是頒給「這個作品」的獎哦。
 
BIM:是屬於「『Boston Bag』君」的榮譽。
 
Gotch:我認為這樣的評價是很重要的,對於職涯來說也是,因為進入這個領域裡最為艱辛的時刻便是成為中堅分子的角色。畢竟就新人來說,光是出道本身這件事就已經可以得到足夠的話題。新人本身很容易產生話題性這點,可以說是業界的弊病。但不也是有在話題過後就被置之不理的狀態不是嗎?反而是當端出了生涯代表作般的作品時,卻沒有與之評價的系統。

如果要問說 BIM 君會不會被請去唱片大賞(レコード大賞)的話我想是不會。當然我們也都不會被請去就是(笑)。舉例來說,就算是已經跟我們日常生活較為接近的 SPACE SHOWER AWARD 也是,比起作品本身來說,感覺上更聚焦在其本人與所進行的活動上。

就這個層面來說,能有將重點放在作品上的獎項我覺得是一件十分值得感激的事情呢。與其說是對製作出這張專輯的這件事情讚賞,不如說更像是對其聲音上的設計,以及音樂家精神飽含的熱情以及技術層面等等讚賞。
 
BIM:真的是幫了大忙。
 
Gotch:也沒有啦(笑)。畢竟是我自己就想要做這種事情。
 

—— 我想你自己也有作為擔起做為嘻哈音樂中樞媒體傳遞角色般的責任。當說到嘻哈音樂,其遊戲性特別強烈,每當出現新事物時也容易被讚賞其較偏向美式速食文化這部份,身為其中堅人士的你是怎麼看的呢?
 
BIM:「中堅人士」啊。嗯,畢竟從 19 歲開始,到現在第 9 年,明年就第 10 年了啊。這樣說起來的確算是中堅呢。好討厭的感覺啊(笑)。
 
Gotch:這很難形容呢。從「新人」這個角色結束之後,還要從自己的口中說出「我是中堅人士」這件事情我也很討厭。
 
BIM:但話說回來,連 PUNPEE 君都說「我自己大概只在中堅左右的部份吧?」這種話呢。聽到他這樣說我就回他說「你已經是大牌歌手了啊。如果你還只在中堅的話,那我豈不是饒舌小菜雞了嗎?」
 
Gotch:PUNPEE 君有跟星野源共演過這的確是很有大牌藝人的感覺呢。
 
BIM:就我們看來他就像秋刀魚先生(さんま = 明石家さんま)那樣啊。完全沒有要讓路的大牌感(笑)。kZm 跟我都已經是中堅了呢,VaVa 君也是。
 
Gotch:但這樣的排列在我看起來也還是感覺十分新鮮呢。雖然我是不知道在嘻哈樂界是怎麼看待的就是了。
 

—— 訪問過與 BIM 君同一個世代的嘻哈歌手,大家都已經很有一個「畢竟我已經是屬於中堅了」這樣的自我意識在了呢。
 
BIM:靠,我還真的一點都沒有這種意識。我還在用一個自己大概還跟 LEX 君他們差不多同年紀的心情在玩(笑)。一種「耶咿耶咿!我來去表演囉!」這樣的感覺(笑)。
 
Gotch:不過那也是好事呢。
 
BIM:大概後面 1、2 年開始有年輕一輩進來。但畢竟一直以來都是同樣的成員組合,也以這同樣的組合過了年又一年嘛。再來就是因為廠牌的關係嗎。
 

—— 也是呢,畢竟 SUMMIT(嘻哈廠牌)裡面年長的人偏多呢。

日本獨立嘻哈廠牌「SUMMIT」,旗下擁有 PUNPEE、OMSB、PSG、C.O.S.A. 等知名嘻哈音樂人。


BIM:對啊,因為裡面年長的人偏多所以一直承蒙大家的關照了呢。
 
Gotch:不過這很有趣呢。在歷經震災,拿著一把吉他去各地自彈自唱後,才恍然發現,原來我們做的音樂遠比我們想像中的還沒有滲透到這個世界這件事。被說著像是「小哥啊你有在紅白之類的出場過嗎?」這種話,明明已經把最有名的歌努力地唱了又唱,但卻沒有人知道這種事。正因為有這種自己與世間認知上隔閡般的狀況在,那不如一直保持著如同新人般的心情來活動比較好。明明一直都在如同自己這狹小般的村落中演出,但結果卻哪都傳遞不到,我覺得極為重要的是,要時刻都要保持其實有一大堆人根本不認識自己的這種心情。我自己是覺得這樣感覺蠻新鮮的。
 
BIM:裝死裝死,只要自己一直保持新鮮就好了(笑)。
 
Gotch:即便新世代輩出,BIM 君也是用同樣的狀態去迎戰(笑)。
 
BIM:用「耶咿、耶咿!」這種(笑)。
 
Gotch:這種感覺很不錯呢。
 
BIM:不過話說回來我這輩子還真的沒有想過會從 Gotch 桑手中獲得獎項呢。
 

—— 雖然說感覺光鮮亮麗,不過說真的雖然說嘻哈音樂好像本來就沒有專門的獎項,而實際上是連跟比賽之類的也都搭不上邊的感覺呢
 
Gotch:這部分很困難呢,比如說評價的方法之類的部份。話雖如此卻也希望他們可以一直持續做出有趣的東西呢。如果可以不用去管任何人只做自己想做的東西的話,我覺得那便是最美好的事情了。要更貪心一點也行、想著「我要征服世界」也行。我認為對聽的人而言,只要能夠像 BIM 君一樣,自由地做出屬於自己味道的帥氣音樂的話,那便是最棒的部份了。我想做為聽眾的大家都會是這麼想的。
 
BIM:雖然說在社群軟體上面只要自己去搜尋一下,便可以看到關於稱讚自己評價的機會,但能夠以這樣當面口述的形式收到評價,真的會有「我要繼續加油」這樣的心頭一震呢。這是從小學 6 年級空手道比賽得獎以來,睽違 16 年的獎項呢。
 
Gotch:我自己也沒得過獎。但不是會看到那種像是「年度 BEST」之類的排名嗎?雖然說我連那種的第一都沒拿過,但偶爾還是有「好想要嘗嘗看當第一名的滋味啊」這種感覺呢。
 

—— 那關於今後想嘗試的部份,亦或是說在與樂團一起現場演出後,是否有對於製作方面帶來一些回饋呢?
 
BIM:不過,要說是一如既往好像也不太對,在《Boston Bag》中沒有做的部份也會想在接下來的作品中呈現。如果這樣做的話,感覺就會加入一些其他的東西呢。感覺演奏樂器很帥我就會想去試試看啊之類的。如果要講到關於技術層面的話,這次就換了一支很棒的麥克風,如果像這種部份也可以進化就好了。
 
Gotch:你買了什麼麥克風?
 
BIM:我買一支可以去嘗試像是 NEUMANN 啊等等其他各種麥克風的變壓器平衡麥克風。
 
Gotch:買了一支可以藉由輸入端來決定風格的的麥克風呢。能有各種音色選擇感覺很不錯,是個很現代的選法呢。
 
BIM:這人氣商品我等了半年終於寄來了。聲音真的很不錯呢,這樣之後在裡面有唱到喜歡的就可以直接去買實體了。
 
Gotch:真想看看你做各種不同形式的音樂呢。

BIM:還在慢慢嘗試製作一些新的東西,等到出了再麻煩指教了。
 
Gotch:我也想看看 BIM 的樂團會是什麼樣子。
 
BIM:樂團的大家都一直很支持我,但我真的是處於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狀態,像有時候會被說一些像是「我覺得再多一點藍色的感覺會更好!」之類的。
 
Gotch:那種像是以前樂手的感覺不是很棒嗎?
 
BIM:你說像是會講出「可以給我一點有紅色感的貝斯嗎?」這種話嗎(笑)。
 
Gotch:以前會,聽說佐野元春桑在混音的時候會好像說出像是「我覺得要再稍微偏綠一點」之類的哦。雖然說只是傳聞啦。
 
BIM:所以說,這部份是沒有不行嗎(笑)。我明明講的很認真結果搞得大家爆笑之類的,我就想說「啊,果然不能這樣說啊」。
 
Gotch:我是覺得蠻好的哦。不如說我覺得那種感覺很重要。真的是很有趣呢。跟你講這些真的是覺得很有趣。
 
BIM:真的是非常感謝。




この記事が気に入ったらサポートをしてみませんか?